上海市瓜果行业协会

Shanghai Melons & Fruits Association

嘉定:“葡二代”续写马陆葡萄“甜蜜篇章”
来源: | 作者:guaguoxiehui | 发布时间: 2023-09-11 | 2844 次浏览 | 分享到:



转型的第一步就是提升葡萄品质。“葡萄和人一样,环境好长得就好。”单涛利用园内废弃物自制有机肥,实现零排放与循环利用。他对葡萄采取“计划生育”措施,打造高标准的有机葡萄。此外,单涛创新实行了一套轻简化葡萄栽培模式——“垅式”种植模式,解决了南方水网地区明排暗渍的问题,而应用“平棚架双主蔓分组整形”模式,每亩地则可减少用肥量50%、减少土地种植面积70%、降低劳动力30%。

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单涛提出葡萄品种“调早调优”的发展战略,抢占春末夏初及秋末时葡萄市场的空白期。他从国内外引进和培育了一批早中晚熟品种,将品种细分为特早熟、早熟、早中熟、中熟、中晚熟、晚熟、特晚熟七大系列。“现在,早中晚熟品种结构的比例已调整到3∶5∶2。从5月底到10月上旬,市民能吃到不同品种的葡萄,葡萄主题公园每年上市品种达60多个。”品种丰富、品质上乘、上市周期长,成了马陆葡萄的特色优势。

每年夏季,梅雨、台风、高温都会对葡萄生产有所影响。为此,单涛在设施装备升级上下足了功夫,不仅建立了一套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对产地、投入品、田间档案包装销售等进行溯源,还打造了葡萄物联网管理系统,实现葡萄生产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2018年以来,葡萄主题公园完成了150亩连栋棚的自动化改造及4000平方米温室的智能化改造,建成总面积185亩的标准化优质绿色葡萄生产基地,使得优果率提升10%。

科技创新推动着马陆葡萄产业不断向前。2020年,马陆葡萄主题公园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打造一个领先全国的高标准葡萄种植样板。

 

小葡萄的“致富经”



2006年,整个马陆地区的葡萄总产值不到6000万元,到2022年,这个数字一跃超过了1亿元。有了公园和研究所的推广示范,当地农户种植的葡萄每斤售价也从五六元涨到了二三十元,种植葡萄成了一份体面的工作,葡萄产业成功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

2007年,单涛和父亲商议后,决定将“马陆”牌葡萄商标无偿转让给政府,自己则申请注册马陆葡萄的精品商标——“传伦”牌。2013年,马陆葡萄获评“地理标志农产品”。多年来,单涛以葡萄主题公园为核心生产基地,带领整个马陆地区葡萄产业升级换代,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母子品牌”协同发展模式。目前,马陆已有28家农户成功申请商标,形成了“管家”“品冠峰”“海澜力”等各具特色的企业品牌集群。

不少年轻人也纷纷加入葡萄种植的行列,徐海峰就是其中一分子。2001年,徐海峰在家乡马陆大裕村租了20亩地试种葡萄,没想到两年后,葡萄收益已超过了他当时上班的收入。在单涛持续的技术支持下,徐海峰所在的上海展信葡萄专业合作社种植夏黑、巨峰、巨玫瑰等多个品种,基地还获得了上海市水果标准园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