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瓜果行业协会

Shanghai Melons & Fruits Association

嘉定:“葡二代”续写马陆葡萄“甜蜜篇章”
来源: | 作者:guaguoxiehui | 发布时间: 2023-09-11 | 2846 次浏览 | 分享到:


这段时期,每天清晨五点,单涛准时开启一天的忙碌:骑着单车,穿梭于种植基地,仔细察看葡萄的生长状况,跟进销售订单,一直忙到下午五点半闭园。“天亮下地,天黑回家”,是他十几年如一日的日常。

曾在家乡当过中学教师和校长,2006年,为了支持父亲的“甜蜜事业”,单涛辞职来沪,帮助父亲单传伦一同打理葡萄主题公园和葡萄研究所。十多年来,单涛把家安在了葡萄园,将葡萄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培育,常年与农业打交道的他,生活的轨迹与作物的成长重叠在了一起。

近二十年的学习和实践,让这位跨行的“葡二代”成长为葡萄种植管理专家。如今,已是上海马陆葡萄主题公园总经理、上海马陆葡萄研究所副所长的他带领团队升级葡萄主题公园,开创“农业+现代服务业”体验式消费模式,打造葡萄“母子”品牌协同发展,带动种植户共同致富。

目前,马陆全镇近4400亩葡萄总产值1.1亿余元,每年吸引约5万人次游客来到公园游玩采摘购买葡萄,周边农户种植的品牌葡萄售价节节攀升,而在不断的科技创新助力下,马陆葡萄上市期也延长了,从每年的5月底一直持续到10月上旬。


上海果品的“金字招牌”



作为上海家喻户晓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马陆葡萄是上海郊区当之无愧的果品“金字招牌”,曾先后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上海名牌产品”“上海市著名商标”等称号。从栽下第一株巨峰葡萄到如今的“葡萄名镇”,马陆葡萄42年历久弥新的背后,是单传伦、单涛父子两代匠人的用心和坚守。

1980年秋天,嘉定兴建马陆园艺场,在南汇担任果树技术员的单传伦经上海农科院和嘉定果树专家推荐,参与园艺场的创建和管理。1981年,单传伦引种栽下2.2亩巨峰葡萄,1983年亩产便达到4000多斤。当时,在社办企业工作的农民一年工资800元左右,而一亩葡萄收入就能有四五千元。“种3亩葡萄,两年就成万元户”,当时,马陆掀起了一阵种葡萄的热潮。到上世纪80年代末,马陆地区葡萄种植面积将近8000亩,约占市郊葡萄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至此拉开了葡萄产业的序幕。

20世纪90年代,上海马陆葡萄研究所成立,控产栽培、果穗套袋、设施栽培等一系列技术提升方案相继提出;本世纪初,随着“马陆”葡萄商标注册、马陆葡萄主题公园落地。2006年,单涛正式开启葡萄事业时,马陆葡萄已经历了产量效益、质量效益阶段,正大步迈向品牌效益阶段。

但新的挑战很快就来了——果品产业发展迅速,面对国内外水果竞争激烈的消费环境,马陆葡萄一度出现了售卖难的困境。2013年,单涛扛起了葡萄主题公园转型的重任,开启精品葡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