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瓜果行业协会

Shanghai Melons & Fruits Association

桃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一)
来源: | 作者:guaguoxiehui | 发布时间: 2022-03-29 | 2462 次浏览 | 分享到:



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文化环境的改善与提升,使得消费需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消费者需要高品质、多样化、更方便、更安全、更享受的升级版果品,对应的生产模式、商业模式、竞争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市场竞争转向质量型、个性化、差异化为主的竞争。

现实的桃产量已由过去的短缺变成了过剩,也就是说桃现有种植面积和产量已经满足或超过了14亿人“吃饱”的需要了,并且是低水平产能过剩,而消费者到了要“吃好”的阶段,需要品质提升。种植者如何适应变化,赢得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答案是——方式转型、速度换挡、质量升级、销售变招。今后的主要利润来源于创新品种、颠覆性技术、品牌和服务,因此原有的低劣品种需要“清热解毒”;求大、求多的所谓高产技术需要“活血化瘀”;高密度种植、过量施用化肥和多效唑、光板地、使用除草剂、病虫害重治轻防、盲目喷洒农药等不合理做法应该摒弃;现实的“老人农业”,劳动力越来越紧张,面临无工可用,宽行、少灌、堆肥、免袋的原始省力化技术“粉墨登场”;坐地收购商被电商抢去了高端市场的大半个江山,需要与种植户建立新的“捆绑模式”;老百姓也要学习新玩艺,通过手机把自产的仙桃直接送达到消费者手中。

目前,桃农如何适应市场变化,哪些桃品种的经济效益高,怎么种出高质量的果品,怎么经营才能获得高效益,这个多元方程式需要大家来认真解析。笔者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我国桃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建议,供广大果农朋友们参考借鉴。


 


桃农如何适应新的市场变化

01桃产业转型升级

从消费者和市场角度看,产品必须优质、安全、健康

•优质化。包括环境品质、外观品质、风味品质、营养品质、文化品质等。进口水果一到岸就可能被抢光,为什么?价格不高吗?其实是水果品质好。

•多样化。不同人群对桃果质地、品味需求不同,年轻人首先看颜值,高端消费者和普通消费者对质量与价格的接受程度不同,高质量果严重不足,大路货走向平庸,劣质桃只能倒到沟里。2017年“丈夫用竹竿敲,老婆在树下哭”和2019年“宁可倒到垃圾箱里,也不愿2元一筐卖给收购商”的桃烂市现象,充分说明了“真的太多了”“真的太不好了”“真的不知道该种什么”。



•差异化。包括品种差异、质量差异、时间差异、对象差异、包装差异,甚至大与小就是差异的盈利点,大有大的用处,小有小的内涵。西安果农种出了单果重500g以上的蟠桃,该园只施有机肥,亩仅结果500kg,面向朋友圈的高端消费者销售,每个桃价格高达100元。其实延伸一下,利用“王母蟠桃”长寿、喜庆的寓意,为老人做寿,是不是可以做一个蟠桃蛋糕来代替传统的奶油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