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果业尚存在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单位面积效益逐年下降、品种单一化、病虫危害加重、劳动力资源匮乏且价格逐年飙升、水果种业混沌、砧木育种滞后、科学研究、推广体系与生产组织方式不相适应等问题,制约了果树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世界果业大国,果树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据《2020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统计,2019年水果(包括西瓜、甜瓜、草莓等瓜果类)种植面积1439.39万公顷,年产量为2.74亿吨。但是,中国不是果业强国,果品质量和效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目前,中国果业尚存在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单位面积效益逐年下降、品种单一化、病虫危害加重、劳动力资源匮乏且价格逐年飙升、水果种业混沌、砧木育种滞后、科学研究、推广体系与生产组织方式不相适应等问题,制约了果树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表述,其内涵为高效率增长、有效供给性增长、中高端结构增长、绿色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和谐增长。从产业层面理解,高质量发展是指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合理,不断实现转型升级,并显著提升产业发展的效益。
为了实现中国果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强中国果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我们界定了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提出了“一新”驱动、“两优”先行、“三产”融合、“四品”提升、“五减”支撑、“六化”同步的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新”驱动
“一新”即创新。创新是引领果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果业的战略支撑。目前,我国果业创新能力还不适应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体系存在短板和弱项,高质量的创新型科研、管理和经营人才短缺。
2020年我国研发投入强度为2.4%,农业研发投入强度仅为0.83%,果业研发投入强度更低,不到农业研发投入的一半,仅为我国研发投入强度的1/6,差距巨大。因此,需要大幅度提高果业科技投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作用和支撑引领作用,创新驱动果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两优”先行
“两优”即优化产业布局和优化种植结构,是果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两优”先行,可以显著提升果业发展的效益。
进一步优化果业布局,果业发展向优生区聚集,充分发挥产业的规模、优势、竞争力和效益,在城市郊区适当发展不耐贮鲜果和设施果树,错位发展。
优化树种结构、品种结构和树形结构,适当减少和稳定柑橘、苹果、梨等主要果树的种植面积,发展小水果,充分利用野生资源、特色资源和传统老味道品种,推行果树宽行密株、矮化密植和定向栽培模式,构建级次简单、新梢控制方便的树形,推广苹果、梨高纺锤形等现代果园树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