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瓜果行业协会

Shanghai Melons & Fruits Association

中国果业5.0时代: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一)
来源: | 作者:guaguoxiehui | 发布时间: 2021-06-18 | 3474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是世界果业大国,果树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据《2020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统计,2019年水果(包括西瓜、甜瓜、草莓等瓜果类)种植面积1439.39万公顷,年产量为2.74亿吨。但是,中国不是果业强国,果品质量和效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目前,中国果业尚存在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单位面积效益逐年下降、品种单一化、病虫危害加重、劳动力资源匮乏且价格逐年飙升、水果种业混沌、砧木育种滞后、科学研究、推广体系与生产组织方式不相适应等问题,制约了果树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表述,其内涵为高效率增长、有效供给性增长、中高端结构增长、绿色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和谐增长。从产业层面理解,高质量发展是指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合理,不断实现转型升级,并显著提升产业发展的效益。

为了实现中国果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强中国果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我们界定了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提出了“一新”驱动、“两优”先行、“三产”融合、“四品”提升、“五减”支撑、“六化”同步的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新”驱动

“一新”即创新。创新是引领果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果业的战略支撑。目前,我国果业创新能力还不适应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体系存在短板和弱项,高质量的创新型科研、管理和经营人才短缺。

2020年我国研发投入强度为2.4%,农业研发投入强度仅为0.83%,果业研发投入强度更低,不到农业研发投入的一半,仅为我国研发投入强度的1/6,差距巨大。因此,需要大幅度提高果业科技投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作用和支撑引领作用,创新驱动果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两优”先行

“两优”即优化产业布局和优化种植结构,是果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两优”先行,可以显著提升果业发展的效益。

进一步优化果业布局,果业发展向优生区聚集,充分发挥产业的规模、优势、竞争力和效益,在城市郊区适当发展不耐贮鲜果和设施果树,错位发展。

优化树种结构、品种结构和树形结构,适当减少和稳定柑橘、苹果、梨等主要果树的种植面积,发展小水果,充分利用野生资源、特色资源和传统老味道品种,推行果树宽行密株、矮化密植和定向栽培模式,构建级次简单、新梢控制方便的树形,推广苹果、梨高纺锤形等现代果园树形。

“三产”融合

“三产”即一产、二产和三产。延长果树产业链,由一产发展到二产、三产,做到一产上水平、二产上规模、三产大发展。“三产”融合发展,可以显著增加果业附加值。

利用我国丰富的果树资源,重点开发食品、饮品、药品和饰品,研发营养品、保健品、化妆品、减肥品等特色产品,做大二产。

建设以果树为核心的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等,创作观赏品、文化品和艺术品等,开发休闲食品,构建休闲果园和体验果园,建设绿色、生态果园,打造田园风光、世外桃源和人间仙境,大力发展采摘、观光、休闲、文化和旅游等三产。

兼顾生产、生活、生态,进一步挖掘果业的多种功能,使果业分工更优化、业态更多元,推进生产、加工、流通、营销产业链全面升级,促进“三产”深度融合、“三产”协同发展。

“四品”提升

“四品”即品种、品质、品位和品牌。“四品”提升,可以显著增强果业国际竞争力。

1、培育果树品种。重点聚焦色泽、形状、大小、生育期、砧木和采后品质等重要性状,加快培育优质多样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果树新品种,解决果业“卡脖子”问题。

2、提高果品品质。建立果品感官评价技术体系,推行果品感观评价,果品品质从满足标准转向满足需求,生产更多口感更好、风味更浓、品质更优、营养更全、功能更多、特色更鲜明的果品。

3、提升果品品位。开发果品中的贡品、吉品、珍品、极品、稀缺品和奢侈品,设计简约大气的包装,改变水果度量衡,推行水果按个卖,丰富果品的文化内涵,提高果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推动果业向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

4、提升果业品牌。顺应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发展趋势,增加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供给,提升果业品牌,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果业“金字招牌”。

本文作者——曹永生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所长(来源:中国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