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各地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立足当地特色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果树产业,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同国外发达国家果树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比较,我国的果树产业发展水平仍较低,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不高,优质高档果率低,果品总体价格低迷,中低档果品常出现结构性过剩,出口创汇较少,市场竞争力不强。
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各地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立足当地特色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果树产业,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同国外发达国家果树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比较,我国的果树产业发展水平仍较低,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不高,优质高档果率低,果品总体价格低迷,中低档果品常出现结构性过剩,出口创汇较少,市场竞争力不强。
品种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良种苗木繁育体系不适于现代果业发展的要求
总体来看,我国主要果树品种熟期搭配不尽合理,大宗果树品种成熟期集中,品种多样化程度差,产品选择余地小,优质化、多样化程度低。如苹果品种比较单一,晚熟品种富士系占总产量的70%以上;鲜食葡萄生产中,优良早、中熟品种及无核品种占比小;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占比较低,苹果、葡萄等主栽品种仍以国外育成品种为主,如鲜食葡萄栽培的红地球、克瑞森无核、夏黑及现在大面积发展的阳光玫瑰等均为国外引进品种,近10年来国内育成葡萄新品种100余个,但作为主栽品种大面积推广的不多。果树的更新换代,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将成为今后产业发展的重大障碍。
目前,现代化果树良种优质苗木繁育体系建设滞后,苗木质量不适于现代果树发展的需求。果树苗木生产企业及种苗户受利益驱动盲目炒作品种,品种名目繁多,出圃苗木质量参差不齐,低价劣质苗木充斥市场,脱毒优质嫁接苗等优质新品种苗木难于有效保障。现阶段果树苗木繁育和经营仍以个体繁育户为主,现代化、专业化和规范化苗木生产企业少,由于缺少行业性果树良种苗木生产和管理法规,致使出圃苗木质量标准化低,苗木检疫制度执行及监管缺失,不适应现代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果树生产标准化程度低,果品质量不高,竞争力差
“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下,我国果树生产模式和经营方式落后,现代化程度低;缺少系统配套、先进实用的果品生产技术标准体系,技术集成应用差;栽培管理技术水平总体不高,栽培模式落后,大多数产区仍以传统栽培模式为主,果园机械化(不足30%)水平和智能化管理水平低,生产成本高。由于生产标准化程度低,果品质量的均一性不高,市场竞争力差。
农药化肥不合理及过量使用,果业绿色发展难度加大
在果树生产中,农药(含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现象仍非常突出。据报道,我国果园化肥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是欧美发达国家的4倍,日本的3倍多,化肥利用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至少还有20%-30%的差距。许多产区由于化肥长期过量施用,果园土壤酸化和面源污染问题凸显,致使果品质量安全风险加大,果业绿色发展难度加大。如苹果每亩产量3000kg的条件下,我国氮肥使用量为91kg,澳大利亚为9kg,美国约为21kg,日本约为25kg,苹果园氮肥利用率仅为国外先进国家的1/10-1/4。另据调查,我国现阶段葡萄园平均亩施纯氮55kg、纯磷33kg、纯钾4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