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火火的外形,甜甜蜜蜜的滋味,火龙果的里里外外,都长在了中国人的审美上。2010年至今的十多年里,我国火龙果的种植面积激增,从6万亩扩张到100多万亩。2021年,我国就已成为全球火龙果生产第一大国。

红红火火的外形,甜甜蜜蜜的滋味,火龙果的里里外外,都长在了中国人的审美上。2010年至今的十多年里,我国火龙果的种植面积激增,从6万亩扩张到100多万亩。2021年,我国就已成为全球火龙果生产第一大国。
但强劲的增长势头之下,竞争加剧,产业发展瓶颈也随之显现:生产成本高、冷链运输落后、鲜果销售压力大……

2019年,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火龙果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示范》立项。上海合庆火龙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联手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从品种、栽培技术、食品加工等方面入手,试图从各个环节中寻求产业发展的突破点。
规模激增,竞争加倍

火龙果原产于巴西、墨西哥等中美洲热带沙漠地区,后由越南等东南亚地区引入我国台湾地区,再由台湾改良引进我国海南等地。相较于其他水果,火龙果具有价格低、产期分散、外形佳、产量高、营养丰富和口感好等优势,在零售市场中潜力巨大。
火龙果在我国种植户和消费者心中都有着重要地位,既是市场上颇受消费者欢迎的果品,也是促进农民脱贫增收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截至2021年,我国火龙果种植面积超100万亩,赶超越南,跃居世界第一。种植面积比2010年前的不足6万亩激增15倍之多,主要集中在我国南方地区,其中以广西、广东、贵州、海南、云南、福建为主。

市场大、距离近、标准高、品质优、品种多,与进口火龙果相比,国产火龙果的优势非常明显。尽管如此,国产火龙果仍存在生产成本高、冷链运输落后、鲜果销售压力大等发展瓶颈。与此同时,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张,也导致竞争加剧。对于国内的火龙果来说,需要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改良品种,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口感。此外,更需提高火龙果深加工技术,扩大火龙果市场,减缓火龙果鲜果销售压力,进一步提高竞争优势。
“上海甜”挑大梁

暑夏,上海合庆火龙果庄园大棚内,翠绿的枝条上结出了一颗颗火红硕大的火龙果。农业科研水平和种植技术的提升,让这一来自热带的水果在上海落地生根。据统计,2022年上海火龙果栽培面积达到1609亩,产量1698吨。尽管产量和种植面积远比不上我国南方的主产区,上海的火龙果产业同样发展得有声有色——2022年产值4.3亿元,平均亩产量1268公斤,平均亩产值31918元。
2019年,通过《火龙果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攻关集成,上海主动挑起了补短板、谋发展的大梁。“在农产品日趋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的趋势下,解决短板需提上日程。未来,火龙果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谁能率先解决行业短板,便取得了发展的制胜点。”项目技术负责人表示,对上海的火龙果产业来说,如何将其它产区的优良品种引入上海,从中选育出适合在上海种植的火龙果品种,重视产品的设施栽培、生产、采收、深加工等标准化建设,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培育优秀知名的火龙果品牌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