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南镇四墩村大治河北岸的上海苗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桃子生产基地,一棵棵健壮的桃树上硕果累累,阵阵桃香扑鼻而来。合作社负责人刘苗会说,这里实施老果园改造后,采用了全新的种植模式,目前已进入盛果期。
7月13日,上海市瓜果行业协会秘书处组织会员单位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一行,来到位于浦东新区惠南镇的上海苗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参观学习该合作社在改造老果园、采用新的种植模式和应对“三老”问题等方面的做法经验。
“这里采用了新的种植模式,行距宽,便于机械作业,通风透光,桃子品质好……”在惠南镇四墩村大治河北岸的上海苗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桃子生产基地,一棵棵健壮的桃树上硕果累累,阵阵桃香扑鼻而来。合作社负责人刘苗会说,这里实施老果园改造后,采用了全新的种植模式,目前已进入盛果期。

创新桃树栽培技术
南汇水蜜桃作为最具上海特色的果品,不仅栽培历史悠久,而且在市民中享有盛誉,而惠南镇是水蜜桃之乡。前几年,随着“树老、地老、人老”问题出现,传统的开心型栽培模式暴露出诸多弊端,比如用工量大,成本高,行间狭窄,通风透光差,机械难以入园,水肥灌溉浪费大,制约了水蜜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015年11月,作为“上海市高新技术引进人才”落户南汇、已经在上海沪郊蜂业联合社工作12年成为副总经理的刘苗会告别了蜂蜜事业,成立了上海苗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带领11名青年职业农民,开始了以水蜜桃老果园改造为起点的农业创业之路。
刘苗会在大治河沿线看到,这里的桃树都是传统的开心型栽培模式,树龄超过16年,产量、品质和效益都比较差。他从中流转了200亩土地,打算进行老桃园改建。

刘苗会深谙依靠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理,他在上海农业科学院林果所和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指导下,大胆实施老桃园改造,对老果树进行了整体砍伐,通过全面清理、水淹消毒、土地平整、深翻晾晒、施埋有机肥等土壤改良修复的步骤后,引进了湖景蜜露、新凤蜜露、大团蜜露、锦绣黄桃等优质水蜜桃品种;新桃园淘汰了原先密集种植的“开心形”模式,采用全新的四主枝挺身形模式进行种植。刘苗会希望通过创新桃树栽培技术,打造一个南汇水蜜桃高品质的样板。
新桃园桃树行距4-5米,通风透光、减少了病虫害;实现水肥割草打药水等全程机械化,节省了人工,提高了效率;采用全园套袋和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生态防控等对水蜜桃进行全生命周期管护;同时引进专业技术指导员提供桃树生长全流程的栽培、管理技术,从根本上提升水蜜桃的品质。

不断创新提升
“这里还有采用Y形种植模式的。”在大治河畔另一处桃园里,只见一棵棵桃树整齐排列,每一行桃树前后及中间都有一个用方钢制成的Y形支架,桃树侧枝也呈Y形被固定着,桃树已经长得有拳头一般粗,高约3.5米,Y形树杈间有一根黑色的管子通过,这是水肥一体的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