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各地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立足当地特色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果树产业,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同国外发达国家果树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比较,我国的果树产业发展水平仍较低,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不高,优质高档果率低,果品总体价格低迷,中低档果品常出现结构性过剩,出口创汇较少,市场竞争力不强。
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规模小、数量少、发挥作用小,品牌意识薄弱,市场竞争能力不足,龙头企业和农户尚未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对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够,现代化的营销模式和手段尚未大规模推广。从国内市场来看,小规模的生产者没有能力和实力考虑品牌问题,导致果品品牌化率低。
现代冷链物流建设滞后,成为制约果品流通的瓶颈
一般情况下,新鲜水果常温耐贮时间较短,易腐烂变质,对流通设施及设备的要求较高。在投入不足的条件下,我国果品流通过程中仓储和运输环节的冷链建设相对滞后,加上贮藏保鲜技术手段不发达,造成我国果蔬流通过程中损耗较大,流通损耗率为20%-30%。而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损耗率仅为5%左右,差距较大。(来源:中国果树 作者:刘凤之,王海波,胡成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