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间地头走访时,陆帅习惯随身带着一个糖度测试仪。在长兴镇长征村一家橘园,他掰开一瓣橘子,将橘子汁挤在仪器上方的透镜上。屏幕随即显示,糖度达到了12.3%。“今年的橘果,糖度单位值普遍都在11度以上,很好吃。相比一些外地橘子,我们有优势,经销商还是愿意来的。”
这或许能一定程度解释崇明柑橘的困境。算起来,这应该是近年来崇明柑橘出现的第三次“滞销”:第一次是2008年,崇明柑橘受广元“蛆橘”事件波及销量受损;第二次是2012年,情况和今年有几分相似,崇明柑橘因早熟和大年出现滞销。崇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黄卫峰认为,崇明常见的“宫川”品种柑橘总体档次不高,也缺少品牌化和差异化经营策略,仍处于和湖南湖北低价竞争的水平,因而极易受到市场的影响,抗风险能力不强。
为了改变崇明柑橘的处境,崇明区从2017年开始就推进崇明柑橘的“三疏一改”,即指疏移、疏剪、疏果和改用有机肥,为的是控制产量,提升柑橘的种植水平。目前,崇明区正大力提倡让柑橘果园由第三方“全托管”,规模化种植,加大技术、有机肥料等各方面的投入,而产出的优质柑橘甄选后,以“崇明金沙橘”的品牌在市场上亮相,并贴上崇明农产品标志性的“山水”标签。上海崇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挺告诉记者,“崇明金沙橘”一盒能卖到80元,折算下来10元一斤,“前两天在电商平台上直播,准备了100箱几乎被秒杀。”
而与此同时,由于“宫川”柑橘品种的局限性,崇明柑橘在口感上缺少明显的地域特点。因而在品种上,崇明区镇的农技中心也在极力推广种植大分、由良、日南等其他柑橘早熟品种,改进口感,拉长收获期。
不过,崇明的“柑橘改革”推进并不容易。“橘树6年才能结果,哪个农民舍得刻意控制产量?更别说砍掉橘树去改种别的品种?”上述推进“三疏一改”的第三方全托管,至今在崇明也仅有3000亩地,尚且只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而仅在长兴镇,就仍然还有3000多户橘农散户。黄卫峰希望,“看看今年的滞销,能不能促成崇明柑橘的产业转型。” (来源:上观新闻)
编者按:
在中国北缘柑橘产业发展论坛会上,国内柑橘产业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为探索中国北缘地区柑橘产业发展模式和柑橘产业发展方向建言献策。
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徐惠勤指出,水果产业是上海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部分,我们一直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的理念,围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发展目标,积极落实绿色安全生产、标准基地创建、追溯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上海柑橘产业要走出上海特色,需要把握几个方向,一是科技兴农,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之路;二是绿色兴农,走绿色生态低碳循环之路;三是产业融合,走农旅结合,综合发展之路。
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志辉表示,为了提升柑橘果实品质和经济效益,上海高校、科研单位和产业部门在上海市农委、科委支持下开展了新品种引进、果园土壤改良、栽培技术和栽培模式革新等多项研究与联合攻关。先后引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