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瓜果行业协会

Shanghai Melons & Fruits Association

大丰收又遇滞销 崇明柑橘如何走出“隔几年愁一次”窘境?(一)
来源: | 作者:guaguoxiehui | 发布时间: 2020-12-01 | 3901 次浏览 | 分享到:

“往年11月中旬就卖得差不多了,今年差不多才卖了四分之一”“去年小贩上门抢着收,今年送去跟前还挑挑拣拣,价格也一压再压”……

今年,上海市崇明区的柑橘迎来了大丰收。但近日,不少橘农致电12345市民服务热线,称本该鱼贯前来收购橘子的大卡车至今没来多少。柑橘滞销,满树挂着的黄澄澄橘果让人看着心急。尽管市区开放了12个公园供橘子摆摊推介,但橘农称实际覆盖面有限,带来的效果也有限。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帮崇明柑橘打开销路?11月8日,记者在崇明区看到,在多个部门的协调下,柑橘滞销的情况已有所缓解。但是,崇明柑橘滞销隔几年就会来一次,究其原因,与崇明的柑橘种植产业发展水平不无关系。从长远来看,崇明的柑橘仍然需要找到一个出路。

疫情影响,崇明柑橘打不成“时间差”

今年是崇明柑橘的“大年”,一颗橘树上结果量要比去年提升20%至25%。“崇明全区今年的柑橘产量预计在9.74万吨”,而且甜度也不错,崇明区农业农村委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但与丰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柑橘的销售进度却远不及往年。以柑橘种植最多的崇明长兴镇为例,截至11月7日,仅销售掉了5027.88吨,占预计总产量3.4万吨的13.59%。

为何销量不行?长兴镇建新村的橘农范女士告诉记者,主要原因是田间地头前来收橘子的外地卡车少了。一直以来,崇明的柑橘高度依赖这些外地卡车,以统货的方式收走运至外地批发市场。今年,树上的橘子10月底就开始转黄,但田头却一辆卡车都看不到。长兴镇创建村的周女士也反映,自家3亩地小果园一直是父母亲在打理,“前几天,他们采了几框橘子,用电动三轮车载着兜了一天都没找到人收走。”她们认为,卡车不来,或许与疫情有关系。

11月8日,记者前往长兴镇了解情况。一下高速公路拐到潘园公路上,就能看到路边摆摊的橘农们排成了一溜。拐进潘园公路北侧的潘石村,村头小路边叠满了一框框刚采摘下来的橘子,抬头看是连绵的橘林,成熟的金黄色点缀在枝头的绿叶间,一派丰收情景。橘树下,橘农张阿姨正拿着剪子采摘桔子。她告诉记者,她一个人操持了近5亩的橘园。“差不多刚卖了四五千斤,占整个果园产量的四分之一”,相比往年这个进度慢了不少。手头摘下一个橘子一看,背面有一道斑痕,她随手扔在地上,看到记者讶异的目光后她解释道:“卖相不好的橘子,到小贩那也会被剔掉。”

不仅是像张阿姨这样的“散户”,大型合作社的橘子销量也远低于预期。“净达”合作社在长兴镇光荣村承包了150亩橘园,今年的产量估计在100万斤。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目前已进驻上海植物园进行推介,但每天也不过销售3000余斤,满打满算一个月也只能卖掉10万斤,“幸好有一些老的批发商帮忙,才卖掉近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