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瓜果行业协会

Shanghai Melons & Fruits Association

协会简介

        本协会以上海市瓜果生产、经销企业为主要成员,联合相关企事业单位、院校、研究机构及瓜果行业知名人士自愿结成的跨部门、跨所有制的非营利的行业性社会团体法人。本协会的行业业务主管单位是上海市农业委员会,登记主管单位是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本协会同时接受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上海市社团管理局的具体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协助政府进行行业管理,在行业中发挥服务、自律、代表、协调的作用,维护会员和行业的合法权益,沟通会员与政府、会员与社会、会员与会员之间的联系,推进瓜果行业的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促进瓜果产业和行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开展市场调研、产销协调、中介服务、技术咨询、项目论证、信息交流、产品评比、业务培训、展示展销、出版内部刊物等。

组织机构

马陆葡萄做实合作社模式平衡旧法新规
来源: | 作者:guaguoxiehui | 发布时间: 2020-07-06 | 3375 次浏览 | 分享到:
 悠久的种植历史是马陆葡萄的一张名片,但这块金字招牌却在绿色认证过程中成了“拦路虎”。马陆葡萄园区由于历史原因,分布较为零散,大部分小农户不能满足“50亩连片”的绿色认证“准入标准”。在全市大力推行绿色认证的浪潮下,马陆葡萄这样的老牌产区该如何平衡旧法新规,持续发展呢?

  悠久的种植历史是马陆葡萄的一张名片,但这块金字招牌却在绿色认证过程中成了“拦路虎”。马陆葡萄园区由于历史原因,分布较为零散,大部分小农户不能满足“50亩连片”的绿色认证“准入标准”。在全市大力推行绿色认证的浪潮下,马陆葡萄这样的老牌产区该如何平衡旧法新规,持续发展呢?

 “新的葡萄产区通常以企业的形式规划发展起来,规模面积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但在我们这些老产区,推行绿色认证的难度要困难得多。”马陆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感慨。据了解,依照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五名以上符合一定条件的成员就可以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年的合作社法对规模等细节并未做出太多限制。因此,当时产区内的合作社规模并不大,且拥有三至五亩地的小农户依然占了绝大部分,与合作社的联系也较为松散。而结合马陆镇政府推行的“家家富”模式,10年前,马陆葡萄种植户就实现了每亩收入过万。这本“致富经”延续至今,直到绿色认证相关规定中出现了新的要求 —— 经济作物设施栽培最低规模必须达到50亩以上,露地栽培的必须达到100亩以上。这意味着,分布零散、未集中连片的马陆葡萄产区如果不做出调整,大部分农户将失去绿色认证资格。

于是,去年12月份开始,马陆镇农业服务中心召集了20多家合作社开展内部讨论,决定做实合作社模式,以“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进行探索,让零散农户和合作社按照地块集中的原则,连片有隔离的规定,重新组合,统一农资,让合作社牵头,带领“加盟”的小农户一起申报绿色认证。

成立于2011年的上海展信葡萄合作社,就是今年牵头申报绿色认证的合作社之一,目前已有6户农户签署了协议,有意向跟着社长徐海峰“干”,合作社的总体规模扩大到了100亩。“合作社本身的规模在‘及格线’边缘,加上这6户每家8-10亩左右的规模,申报起来更有底气了。”徐海峰说。

虽然申报绿色认证的审核周期长达一年至一年半以上,并且只有在获得证书后才能申领补贴,意味着前期生产成本的增加,但选择加入合作社的小农户们都更看重获得绿色认证后的“长远效益”。“品质上去了,销路打开了,收入自然就高了。而且以后有社长带着我们干,镇里还给我们发了免费的农药、杀虫灯和黄板,减轻了不少压力。”一名加入展信合作社的农户说。

4月前后,结合今年正在推行的“国家地标保护工程项目”,马陆镇从申报环节开始投入镇级补贴,将绿色生产技术推广所需的农药、绿色防控用品等农资免费提供给所有申报绿色认证的合作社和农户。同时,为了理清工商注册成员跟新成员之间的法律关系,农户均根据自愿原则签署承诺书,也为日后发展和管理提供保障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