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浦东新区书院镇余姚村大治河南岸的上海越亚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红美人”柑橘生产基地,一座座高大的连栋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一棵棵橘树绿叶青翠,一个个橙红的果实犹如一盏盏橘灯挂在枝头,不时可见果农穿梭其间,忙着采摘成熟的果实

11月13日,上海市瓜果行业协会秘书处、上海桃咏桃业专业合作社、上海花厅果林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庭娆果蔬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一行,来到位于浦东新区书院镇的上海越亚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实地探访该合作社在柑橘新品“红美人”生产技术、销售和应对难点痛点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走进浦东新区书院镇余姚村大治河南岸的上海越亚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红美人”柑橘生产基地,一座座高大的连栋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一棵棵橘树绿叶青翠,一个个橙红的果实犹如一盏盏橘灯挂在枝头,不时可见果农穿梭其间,忙着采摘成熟的果实。
建150亩高标准大棚

“这里种植了150亩红美人,今年是第3年,已经开始挂果。”合作社负责人应雄说,“红美人”很娇贵,种植难度也很大,对土壤肥力、水源、温度都有着严苛的要求,而确保安全越冬是关键。2019年合作社首次引入“红美人”苗木,种植了250亩。不料这一年冬天出现了严寒天气,持续数天零下4-5度,种植的“红美人”全部被冻死,仅苗木损失达100余万元。
应雄没有被困难吓倒,分析原因重新再来。“红美人”抗寒性较弱,易发生冻害,在柑橘栽培的北缘地带,应采用大棚设施栽培的措施。于是,2020年又引进种植了150亩“红美人”,为了确保“红美人”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投入1000余万元建起了控温控湿、水肥一体的高标准连栋大棚。

“在上海地区种植红美人,这是挑战与尝试。”应雄说,他在浙江台州也种植了260亩“红美人”。“红美人”最初是由浙江宁波象山人顾品于2001年从日本引入试种,2008年象山县农林部门和顾品合作建起了柑橘母本园,用来研究培育“红美人”。经过20余年的精心培育,象山“红美人”柑橘的品质品相堪称完美,被誉为“橘中爱马仕”。
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合作社利用大棚设施进行避冻防护,终于让“红美人”顺利越冬,茁壮成长。
探索关键技术

应雄说,经过3年来的探索,引种获得成功,在土壤改良、温度调控、树体管理、绿色防控技术四个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红美人”柑橘属于“橘中贵族”,十分娇贵,在生长旺季对肥水的需求量很大。为此管理方注重水和肥料的供应,特别是在肥料的使用上,经过摸索对比,采用了黄豆和羊粪经发酵处理后的有机肥。施用这种有机肥可以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而且可以为植物提供氮、磷、钾等多种必需养分,促进柑橘的生长和发育。同时还积极探索柑橘绿色防控、省力化栽培、生草栽培、宽行密株栽培、温室完熟采收和病虫害优化防控等方面的技术,从而保证了“红美人”的品质优良。
坚守品质打造品牌

目前,合作社的“红美人”已进入成熟期,此时果型饱满,果皮呈亮丽的橙红色;从口感而言,集味甜、皮薄、汁多等优点于一身,果肉柔嫩多汁,入口即化,还带有浓郁的甜橙香气。平均单果重量为250克,最大可达400克,预计总产量40余吨。
“为确保果品优质,必须采取控产疏果技术。”应雄说,“红美人”坐果率高,树势易衰弱,因此,需及时进行疏果。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到第五年可进入盛果期,总产量将有100余吨。如果加上台州的260亩“红美人”,总产量将十分可观。

越亚合作社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集瓜、果、蔬和粮食生产、销售及土地承包租让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型合作社。通过多年来的努力拼搏,越亚合作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合作社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上海市产地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越亚”被评为上海市著名商标、成为“上海名牌”,果园也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十大基地标准园”“上海市安全优质信得过果园”,合作社更是在今年成为“国家级示范社”。
合作社充分利用其本地产、新鲜、高品质的优势,注重现代品牌形象的包装,线上线下齐发力做好品牌建设。近年来尝试利用微信、微店、小程序、网络直播、短视频等进行线上销售,积极开拓农产品销路。

“品质是品牌的生命,坚守农产品品质才能为品牌带来持久生命力。”应雄表示,经过3年的探索,在“红美人”柑橘种植技术和产品质量方面已获成功,关键还是要在开拓销路、打造品牌、二三产的拓展与融合方面下功夫,真正让“红美人”成为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致富果”。 (协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