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瓜果行业协会

Shanghai Melons & Fruits Association

崇明金瓜走出了新路子
来源: | 作者:guaguoxiehui | 发布时间: 2022-08-01 | 2338 次浏览 | 分享到:


盛夏时节,位于崇明区港沿镇港沿村的齐茂合作社基地内,一片金灿灿,这里的崇明金瓜大丰收了。

金瓜是崇明本地常见的蔬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本土种植历史已经超过百年。作为“老牌”的农产品,崇明金瓜盛名在外的同时,也面临着“靠天吃饭”“口味单一”等问题,该如何脱下“传统外衣”,港沿村的这个金瓜种植基地正经历“从种子到产品”的革新,让“土味”农产品走出一条新路子。


种源:深度保护质与量稳步提升


 


种源是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基地内有金瓜种源80多种,成功种植的品种有40多种。每个品种高矮胖瘦各不相同,重量最小的只有3—4斤,最大的可达10多斤。“这些种源都是从国内外的优品中再选择,经过多代的改良培育,最终筛选出的一些更适合崇明水土种植、更受市场欢迎的品种。”基地负责人刘俊峰介绍。

每个品种各具优势,有的耐储,有的吃口脆嫩,有的出丝率高。现在,基地大面积种植的“崇金2号”就是由山东“爸爸”和崇明“妈妈”“糅杂”而成,经过8年8代以来的培育,才“落地”的优品。经过改良后的金瓜在质量和产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新育成的品种具有瓜丝脆、颜色黄、出丝率高等多项特点,在保持口感纯正的同时,也更适宜做成加工产品。

据了解,除了大面积种植优品外,基地每年还会另外开辟一片试验地,进行培育种植。保护优质种源的同时,持续推进育种创新。优种才有丰粮。如今,有了优质种源的加持,基地一年可以种植三茬金瓜,保证全年供应不间断。

 

种植:创新方式金瓜“吊”起来长大


 


这个时节,早春茬的金瓜都丰收了,第二茬也已果实累累。尽管经历疫情,但基地今年的收成并未受到影响,这让刘俊峰很高兴,当然,也并不让他意外。

原因就在于基地“未雨绸缪”。刘俊峰介绍,和传统露天散养不同,基地的金瓜种植告别“靠天吃饭”,其中最为关键的秘诀是“打疫苗”。“在种植早期,使用少量高效低毒农药对植株进行病害预防,可以大幅度降低病害发生,就像人打疫苗一样,防治未病。”

对收成有底气和信心,这也与基地首次尝试吊蔓式种植不无关系。吊蔓式种植其实就是将茎蔓由地爬改为立体栽培,这项技术近年在蔬菜瓜果种植领域十分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吊长”能节约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瓜果增产,同时还增加了通风透光性,使得瓜果个头更加均匀。

而想到让金瓜“吊长”,却还有另一层原因。金瓜不同于其他蔬菜,成熟采摘后还需要晾晒一段时间再上市。“吊长”的金瓜则可以实现不采摘,连接着茎蔓直接晾晒,减少操作步骤的同时,晾晒效果也更好。当市场金瓜均价在两三元时,这里的金瓜售价一直维持在5元一斤。进入高档餐厅、出口香港,小岛的滋味正渐渐征服消费者的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