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果树产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年产值约1万亿元,从业人口1亿人左右,果树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人均果品占有量达195kg。目前,我国已成为果树产业第一大国,果品贸易在世界果品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对促进山区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持具有特别的意义。
品种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果品质量显著提高
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专项的长期稳定支持下,我国主要果树新品种的引进与选育推广工作成效显著,果树品种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适宜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大面积推广,品种结构明显改善。据统计,2017年5月1日《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仅苹果、柑橘、香蕉、梨、葡萄、桃6种果树列入第一批目录)正式实施以来,共有300多个果树品种获得农业农村部登记。
目前,苹果重点发展的优良品种有华硕、优系嘎拉、红露、红将军、华红、短枝华冠、维纳斯黄金及优系富士(如烟富3、烟富6、烟富8、烟富10等)等;葡萄重点发展的优良品种有夏黑、阳光玫瑰、红地球、无核白鸡心、红宝石无核、火焰无核、克瑞森无核和国内选育的优良无核及具浓郁香味的特色品种等,其中阳光玫瑰近年来种植面积在6.7万hm2以上。
通过实施果树优质高效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大面积推广和“三品”提升行动,柑橘和葡萄等果树的优质果率在 60%以上,果品品牌效益明显增强;果园平均单产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同步提高,据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显示,近5年来水果的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
果树设施栽培发展迅速,产业效益显著
目前,全国设施果树栽培规模已达50余万hm2,主要栽培树种包括草莓、葡萄、桃、大樱桃、李、杏等。设施葡萄平均亩收益3万-5万元,高的可达10万元,促成栽培樱桃平均亩收益4万-6万元,大棚草莓亩收益2万-3万元,产业效益显著。
果品及加工品进出口贸易形势严峻
2018年我国鲜、干果及坚果出口量为341万t,比2017年减少0.5%(其中柑橘类70.9万t,比2017年增加26.9%;苹果118.3万t,比2017年减少15.8%);出口额50.1亿美元,比2017年减少1.1%(其中柑橘类9.73亿美元,苹果13.0亿美元)。2018年我国鲜、干果及坚果进口量为565万t,比2017年增长25.2%,其中香蕉为154万t,比2017年增加48.6%;进口额84.2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35.4%。当年果品及加工品进出口贸易逆差为34.1亿美元。
2019年我国鲜、干果出口量为376万t,出口额62.3亿美元,分别比2018 年增长5.4%、17.8%;进口量为720万t,进口额116.7亿美元,分别比2018 年增长25.9%、34.4%。果品及加工品进出口贸易逆差为54.4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