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瓜果消费国,近年来瓜果种植面积和产量也稳居世界第一。但与瓜果大国不相适应的是,我国果园的平均综合机械化率不到30%,无法满足现代果业发展的需要——
要解决果园机械化难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杨洲提出要从“园、树、机、人、化”五个方面着手。园即果园,加强标准化果园建设,对老旧果园进行改造,为机械作业创造条件;树即果树,培育标准化果树(矮化、成型),规范果树栽培;机即机械,加快果园机械研发,提高果园机械的适用性和机械装备的可靠性;人即农户,通过机械化现场示范,对果农进行培训服务;化即社会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提供社会化的作业服务,并总结推广有效模式。
河北中农博远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林果装备事业部部长杨胜南也有自己的心得:国外在果园机械方面起步较早,涵盖机型种类比较齐全。国内果园的种植方式、果树修剪方式等并不适合果园机械的使用。“因此在引进国外先进果园机械设备的同时,需要做好消化吸收工作,以避免机具适应性不强。”他说,这更需要农机企业针对我国果园种植特点,研制开发适应国内果园状况的全程、高效机械设备。今后果园装备的发展方向,将是管理信息化、作业智能化、生产过程数字化和经营服务网络化。
“除此之外,果园机械要想持续稳定发展,就需要有稳定的质量,关键是基础零部件质量的提高。比如果园风送式喷雾机的隔膜泵、喷头,果园作业平台的驱动车桥、操控系统等部件。”杨胜南说。
宜地化机械研发应成为常规
当前,山地果园的运送还是以人力为主,机械化水平较低。要解决山地果园机械化问题,首先就要解决运输机械化。记者了解到,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成立以来,机械(化)研究室华南农业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团队,针对山地果园农资和果实主要靠肩挑、背篓背,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等现状,研制了链式索道、双轨、单轨、无轨、轮式和履带式的山地果园系列运输机。已在广东、江西、福建、广西等12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上述运输机能分别适应不同地形、地貌的山地柑橘果园,运输肥料和果实等,轨道运输机还可搭载喷雾机、果枝修剪机等作业机械实现综合利用。
“比如钢丝绳牵引式双轨运输机,其由电机带动,轨道运行速度可达每秒0.6米,最大爬坡度为40度,功率2.2千瓦电机载重量为300公斤,5.5千瓦电机载重量为600公斤。”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李震介绍说,单向牵引式可实现大坡度的上下坡,双向牵引式克服了单向牵引式下坡依赖重力的缺点,摆脱了坡度对安装的限制,可实现大坡度和小坡度的上下坡。该运输机的轨道可拆装,支撑脚高度能调整,脚掌能仿形,从而适应山地果园的地形地貌,利用率高,保管方便。可通过手控或远程遥控,控制载物滑车运行与停止,实现定点装卸。除此之外,还拥有能防止钢丝绳断绳、松弛、滑车超载等多种安全保护装置。目前该类型机械已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