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瓜果行业协会

Shanghai Melons & Fruits Association

农业农村部评选“扶贫先锋” 浦东新农人刘苗会当选—— “这将激励我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
来源: | 作者:guaguoxiehui | 发布时间: 2020-12-08 | 3159 次浏览 | 分享到:


 农业农村部近日公布2020年度农民教育培训“百名优秀学员”扶贫先锋资助项目人选名单,来自浦东新区的上海苗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刘苗会榜上有名。“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是我们合作社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刘苗会说。

 2016年11月,刘苗会带领11名青年职业农民成立上海苗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依托科研院所的技术帮扶,从事水蜜桃、梨、黄桃、南汇8424西瓜、蔬菜、水稻等地产农产品的种植。

 在打造自身产业的同时,有着上海市农民田间学校校长、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致富带头人等诸多头衔的刘苗会,从未忘记承担社会责任。2019年6月,在他提议下,合作社所在的惠南镇成立了“惠民农盟”组织,整合区域农业资源,服务地区农业发展,推进惠民农业服务。

 “惠民”二字,主要体现在帮扶农村困难人群劳动增收。为此,“惠民农盟”与486户远郊低收入困难家庭签约帮扶,同时吸收62户困难残疾人参与涉农帮扶就业。其中,苗荟合作社吸收了28名农村困难残疾人就业。

 在同等条件下,合作社优先流转贫困户土地,然后将流转土地、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困难群众优先吸纳入合作社,既保证了土地的流转收入还增加了工作收入。

 此外,合作社还专门划出约17亩的土地支持帮扶工作,由签约的困难残疾人承包种植。合作社除承担地租以外,还免费提供优质种苗、肥料、农药、劳动工具和技术培训工作,负责高标准设施果园的建设等。

 四墩村的陈继珍今年52岁,是一名外来媳妇,长期待业在家。签约参与苗荟合作社的帮扶项目后,她不再发愁天天无所事事,还给家庭增加了一份稳定收入。“要感谢政府,还有合作社给我们的这个机会。”陈继珍说。

 对不少困难群体而言,学历低、缺少劳动技能是影响就业的“拦路虎”。秉持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苗荟合作社经常聘请专家开展农业职业技术培训,促进扶贫工作深入开展。“2019年,我们举办了6期理论培训班,聘请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讲师或农艺师开展培训,培训困难群体180人次,让他们有更好的技能参与劳作。”刘苗会告诉记者。

 即便是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参与田间劳作的残疾人,苗荟合作社也会想其他方式予以帮扶。来自双店村的倪引君因身体残疾无法参与田间劳作,合作社将其招录为文员,负责收发快递、整理材料等工作,让她自力更生减轻家庭负担。

 除此之外,合作社还利用生产、经营、购销等优势,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四墩村、团结村、同治村、双店村172户农户共同增收致富,并带动46人就业。

 “我来自农村,亲身经历过艰难的时刻。用自己的资源和渠道帮助有困难的群体,不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更是自身价值的体现。”刘苗会告诉记者,这次获奖令他觉得身上的责任更大了,“激励我把合作社做得更好,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  (来源:浦东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