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瓜果行业协会

Shanghai Melons & Fruits Association

马陆葡萄从论“斤”卖到按“串”卖 6月1日起5个超早熟品种成熟开售
来源: | 作者:guaguoxiehui | 发布时间: 2023-06-07 | 1751 次浏览 | 分享到:



  作为上海的知名地产农产品品牌,近年来马陆葡萄十分注重品牌管理和推广,在种植销售各环节上不断提高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比如,通过集成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加强对合作社和种植户的培训,马陆葡萄已实现绿色认证以上基地20家,绿色认证以上基地面积超过2000亩,认证产量近2000吨,绿色认证率达40%,比全市农产品的平均绿色认证率高出不少。同时,“马陆葡萄数字云平台”也已上线,应用“一串一码”追溯标签220余万个,为正宗马陆葡萄提供“身份证”,消费者扫码即可查验真伪。

  今年,全镇约30家合作社成了“马陆葡萄”商标的授权使用方,规范化生产并统一包装,以此整体提高马陆葡萄的商品化水平和品牌效应。

 

  葡萄产业发展精品化


 


  近来,年近80岁的“马陆葡萄之父”单传伦经常拄着拐杖在大棚内观察已摘袋的早熟葡萄。这位种了半辈子葡萄的老果农,如今仍整天在琢磨与葡萄有关的问题:市场占有率和品质,两者如何平衡?哪种产业发展模式是适合上海的?马陆葡萄的优势到底是什么,怎样发挥好?



  “前几年我们的目标是研发早熟品种,越早越好,要占领市场。现在还要调优,不仅早熟品种要优,中晚熟品种也要优。”单传伦说,马陆葡萄背靠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消费潜力巨大、市场前景看好,“都市农业”追求的是品质而非产量。“在上海,10元一斤、50元一斤、60元一斤的葡萄同时售卖,60元一斤的往往最早卖完。”单传伦说,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马陆葡萄产量攀升,种植户亏本现象却越来越明显。“当时的市场情况是便宜的葡萄卖不掉、价格贵的葡萄买不到,主要原因是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消费者对葡萄的要求从数量型开始转向质量型。”马陆葡萄研究所成立后,提出“控制产量,提高品质”并实行果穗套袋、发展设施葡萄等一系列技术提升方案,平均亩产值渐渐从原来的4千多元达到2万余元。



  国内外水果消费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马陆葡萄怎么应对?单传伦告诉记者,应季水果最大的问题在于运输和贮藏。对上海本地水果消费市场来说,地产地销的马陆葡萄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葡萄在树下才最好卖。我们要通过调早调优、精品化种植,吸引越来越多市民游客到马陆来游玩、采葡萄、吃葡萄,让农户共同致富。”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