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上海人少有人知“龙华水蜜桃”的品牌,但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水蜜桃的栽种区移至龙华以南,“龙华水蜜桃”的名声渐起。但后来由于战争原因,大片桃林被毁,这一品种的桃树变得稀少。

沿着一条窄窄的乡间道路前行,转过几个弯,就看到了上海康铭蔬果专业合作社。这里,种植着闵行当地知名的优质种质资源——“龙华水蜜桃”。而合作社负责人康伟铭,已经在这里种了20多年桃子,“桃子季一过,就完全不忙了。”在办公室里,康伟铭诉说着这一优质种质资源的故事。
老品种历经沧桑 守护不易
如今,上海人少有人知“龙华水蜜桃”的品牌,但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水蜜桃的栽种区移至龙华以南,“龙华水蜜桃”的名声渐起。但后来由于战争原因,大片桃林被毁,这一品种的桃树变得稀少。
优质的老品种,不会轻易消弭于时代,对“龙华水蜜桃”的保护,一直有人在努力。据《上海县志》记载,1954年,莘庄乡园艺农民柳四根从华泾截取水蜜桃老树枝条,嫁接于陆昌庙桃园10余株桃树。所产水蜜桃色美味佳,当时市场上被称为“陆昌桃”。1955年《解放日报》撰文称:“在华泾、莘庄还有少量桃树,群众都反映水蜜桃品质很好”,并提出“防止龙华水蜜桃失传,恢复水蜜桃生产”。1975年,当地又用陆昌桃树枝嫁接了60株桃树。1987年尚剩21株桃树。1988年秋,上海县林业站在龙华、曹行、莘庄3乡嫁接陆昌桃2亩,1990年见果,个果重144克,含糖量14.5%。1990年扩大种植至10亩。

如何证明“陆昌桃”就是经过战火洗礼后大面积被毁的的“龙华水蜜桃”?1988~1990年,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和上海农学院的协助下,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县林业站对莘庄乡青春果园陆昌桃及同园1973年栽种的奉化玉露桃和无锡红花玉露桃树,进行实树考查。考查结果显示,三种桃树的物候期、花器特征和果实性状基本一致,叶片同工酶主谱带基本相似,从而进一步确认“陆昌桃”即为“龙华水蜜桃”。
2000年,闵行区农委、林业部门为防止这一地方优质品种流失,将桃树引种到了浦江镇建东村的上海康铭蔬果专业合作社,于是,康伟铭和“龙华水蜜桃”的故事开始了,20余年里,他在闵行区农技部门指导下专注种好这一品种水蜜桃,为上海农业保留下了珍贵的种质资源。
匠心守护本地品种 初心不改
在接到种植“龙华水蜜桃”的任务前,康伟铭所在基地主要是种植猕猴桃的,2000年,一批桃树被引种到了康伟铭的基地,他就专攻“龙华水蜜桃”。专家们还成立了课题组,经过一段时间种植、培育,康伟铭不仅把“龙华水蜜桃”的“性子”摸得透透的,还在为期三年的课题结束后,这一品种被扩种到了100亩。
今年66岁的康伟铭从20多岁就开始种果树了,自有一套经验在。“去年刮台风就死了好多桃树,心疼啊。”康伟铭说道,虽然“龙华水蜜桃”抗病力强,但是在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面前,露天种植的“龙华水蜜桃”仍有些脆弱。为了把“龙华水蜜桃”种好,他也严格遵循了桃树的种植法则,除了田间管理不可疏忽,在桃树嫁接上也一丝不苟。他亲自前往浙江的山上购买野生毛桃苗,回来后用黄沙土将苗埋下去等到明年春天自然爆芽,成苗后嫁接到“龙华水蜜桃”桃树上。

“龙华水蜜桃已经有100余年历史了,想想就不容易,不想让它轻易断了。”康伟铭笑着说道,这些年里,也有部分合作社前来购买过桃树苗进行试种,但因为“龙华水蜜桃”相对于其他市场上知名的品种而言个头偏小,因而并不受农户青睐。“今年据我了解,我们区合作社里,只有我们在种了,我压力也很大。”康伟铭表示。
为了让水蜜桃的品相更好,康伟铭也对基地的桃树作了疏果,让部分成品桃子的个头可以达到5两以上。在种植方面,康伟铭是把好手,但销售方面,他自称压力很大,“我主要依靠订单、熟客购买等线下渠道,线上渠道实在不会搞。”
因为销售遇到了困难,这些年,康铭合作社的“龙华水蜜桃”面积减少为30亩,“今年总算卖掉了,明年我考虑团购等渠道。”他笑着表示,再难也要坚持下去,不能让这一品种就这样断了。(来源:东方城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