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农历六、七月,庚子年【鼠年】)处于立秋和处暑两个节气。
8月7日(农历六月十八)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交节,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立秋时节的三候为: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立秋前后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农作物生长旺盛,水稻开花结实,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收成造成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
8月22日(农历七月初四)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暑将退处而潜处。”“处”表示躲藏、终止。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处暑时节的三候为: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意思是说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以后,气温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节令的这种变化,自然也在农事上有所反映。昼夜温差加大,昼暖夜凉的条件对农作物体内干物质的制造和积累十分有利,庄稼成熟较快,民间有“处暑禾田连夜变”之说。此时,大部分地区林果和农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期。“处暑和田连夜变”“处暑三朝稻有孕”“处暑满田黄,家家修廪仓”,这些民间俗语都说明了处暑之后农作物要收获了。
8月份,本土瓜果品种较多,数量大,主要有黄桃、葡萄、梨、无花果、火龙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