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瓜果行业协会

Shanghai Melons & Fruits Association

忠实践行“三个百里” 创新创业种好葡萄 ——记上海施泉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玉金
来源: | 作者:guaguoxiehui | 发布时间: 2024-06-07 | 1475 次浏览 | 分享到:

他对产业发展满怀激情,其果园面积从经营初期的50亩发展到现在的280亩,经济效益不断提升,葡萄销售从初期的滞销到现在供不应求,实现新品种葡萄亩产值突破10万元,平均亩产值达到4.5万元。随着“施泉”品牌越叫越响,卢玉金也成为全国葡萄行业的领军人才,并以自己的葡萄种植技术带动金山葡萄产业发展,带领果农致富。

2007年6月12日,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金山区吕巷镇调研时,提出“金山要建设百里花园、百里果园、百里菜园,成为上海的后花园。”“三个百里”的指示,让刚经营施泉葡萄园不久的卢玉金大受鼓舞,便对自己立下“要种出最好葡萄,带动金山葡萄产业发展”的军令状。近20年来,“三个百里”既是推动卢玉金创业创新的“及时雨”,也是促进他发展产业的指路明灯。

 

攻坚克难

创业初期勇于实践探索



2001年,卢玉金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推荐,肩负“将自己的葡萄技术带过来,把金山葡萄产业带动起来”的重任,从浙江富阳来到金山吕巷,经营起了施泉葡萄园。当时,果园面积仅有50亩,由于设施和品种不佳,葡萄园损失惨重。面对这种情况,卢玉金寝食难安,但从不灰心,潜心钻研、谋划思考,如何彻底改变现状。为了寻找适合本地区种植的葡萄品种,他一方面虚心听取相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一下子引进了15个新品种进行试种。



自此,他以果园为家、与葡萄为伴,起早摸黑,一心扑在葡萄新品种的栽培管理和技术研究上。早春时节,他整夜观察棚内温度变化,夏天看葡萄的坐果情况,秋天检测葡萄口感和糖度,积累第一手资料。就这样,他坚持数年,反复进行葡萄品种的淘汰、引进、再淘汰、再引进,经过早春大棚葡萄防冻害、夏季高温防热害和大棚内温湿度调控等一系列实践,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设施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另一方面,他经过市场调查,找准发展优质、高档葡萄的市场定位,逐年引进和研发新品种,淘汰劣质品种。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年的努力,引进种植的“夏黑”“申华”“阳光玫瑰”等20多种葡萄,深受消费者欢迎,从而在全市的葡萄行业中崭露头角,施泉葡萄的知名度、美誉度逐年提升。

 

勇于登攀

创建规模型葡萄生产基地



2007年6月,“三个百里”指示如强劲东风吹进了初露头角的施泉葡萄园,卢玉金联系果园现状总感到自己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果园面积小,难成气候,对照“三个百里”要求差距甚大。要花大力气,建设一个上档次的规模型生产基地。

2010年,在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下,在白漾村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他抓住机遇,把葡萄园扩建到200亩。园内新建长300米、宽8米、高5.5米的葡萄景观长廊,以及4000多平方米景观大棚、新型大棚、连栋大棚,配备滴灌供水,水泥道路、标准沟渠错落有致,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每当葡萄成熟季节,葡萄园内车辆往来不绝,销售厅内人头攒动,葡萄棚内游客如织。



近年来,已有10多个国家、8个省市、2万多人次的农口系统干部、技术人员莅临施泉,葡萄专家技术论坛、金山区中学生研学劳动教育实践、“田园五镇”葡萄节等重大活动都在施泉举办。各种荣誉也接踵而来,施泉葡萄园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基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园区、上海市优秀基层党组织等殊荣;施泉葡萄已有11个品种获得全国金奖,成为全国葡萄行业的领军单位。卢玉金也成为“风云人物”,先后被评为全国林业系统劳模、“大国农匠”全国种植能手、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

 

高质发展

创建智能化葡萄示范区



2019年10月,卢玉金赴日本考察葡萄智能化生产基地。此次考察令他大开眼界,他决定将葡萄园改造成葡萄智能化生产基地。

改造方案很快得到了市、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总投资1300多万元的“与国际接轨,国内领先的设施栽培葡萄智能化生产管理创新栽培技术研究项目”于2020年10月在施泉落地。经过3年奋战,该项目已在2023年圆满完成。

目前,果园南侧60亩智能化连栋大棚已实现生产,棚内栽培的“阳光13”“莱莉香”“天朗”“七星女皇”“晨香”“黑色皇冠”“弗蕾无核”等新品种葡萄将进入盛期。实践证明,该项目可提高土地利用率35%,温湿度统一调控后进一步提升了葡萄品质,同时还节省了劳动成本,成为上海市郊葡萄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技术辐射

葡萄技术基地扬帆起航



在金山、宝山“南北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2023年10月,卢玉金大胆勾画了施泉葡萄园跨区发展——在宝山区创建施泉葡萄技术基地的蓝图,并得到市、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总投资1400多万元的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的高标准葡萄技术基地项目在宝山区落地。该基地面积80.5亩,全部为连栋薄膜温室。旨在努力提升施泉葡萄科技含量、精心打造施泉葡萄品牌样板,为宝山人民传授施泉葡萄技术。

目前,该项目正紧锣密鼓进行,项目完成后,将成为传授、辐射施泉葡萄种植技术的窗口、带动宝山葡萄种植户致富的基地。卢玉金高兴地说:“金山宝山间隔160多里,葡萄落实‘南北转型’,圆了我的百里葡萄梦。”

 

多措并举

带动果农共同致富



多年来,卢玉金一如既往地把自己的葡萄技术无偿传授给葡萄种植户,带动果农共同致富。如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提高果农栽培技能。他每年为果农开展技术培训不少于6次,使果农受益匪浅。同时为果农“出诊”,现场为葡萄“搭脉治病”。据统计,10多年来,已有1000多户次、1万多亩葡萄享受过他的技术红利,挽回因种植技术引起的损失8000多万元。

他将“葡萄经”分享到长三角,创建葡萄技术示范区。2019年,卢玉金走出上海面向长三角,率先与浙江省平湖市银丰葡萄园创建“施泉+银丰”葡萄示范区,为该示范区落实了科技治园的“良方”。2021年,“银丰”60亩葡萄销售额达到200多万元,比原来翻两番。邻近的浙江新仓等8个合作社450多亩葡萄都加入了“施泉”朋友圈。

再次成立产业化联合体,带动致富闯新路。2021年6月,成立了以施泉葡萄园为主阵地、卢玉金为负责人的金山区葡萄产业化联合体,旨在带领果农按“施泉品牌”标准栽培葡萄和销售葡萄,实现增收,带动致富。2023年,成功把6个果园860亩符合施泉品牌品质的葡萄卖进盒马超市,使果农增收700多万元,为带动果农致富闯出新路。

来源:东方城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