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乡野,瓜果飘香。走进浦东新区大团镇金园村上海拓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南汇8424西瓜基地,阳光照耀在一座座整齐排列的大棚上,反射出一缕缕金色霞光。大棚里,碧绿的藤蔓上结着一个个圆滚滚的西瓜,翠绿光亮,十分诱人。

5月15日,上海市瓜果行业协会、上海绿妮瓜果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一行,来到位于浦东新区大团镇的上海拓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参观学习该合作社在南汇8424西瓜生产、销售和应对难点痛点等问题方面的做法经验。
五月乡野,瓜果飘香。走进浦东新区大团镇金园村上海拓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南汇8424西瓜基地,阳光照耀在一座座整齐排列的大棚上,反射出一缕缕金色霞光。大棚里,碧绿的藤蔓上结着一个个圆滚滚的西瓜,翠绿光亮,十分诱人。
瓜稻轮作有“秘诀”

“今年这里种了400亩,现在采摘的是头茬西瓜,口感好,鲜甜多汁,细腻爽口。”大棚里,合作社负责人潘华军正和瓜农一起采摘南汇8424西瓜。
潘华军说,今年前期气温偏低,上市期较往年推迟10天左右,头茬西瓜从5月8日开始采摘上市。由于生长周期拉长,加上后期天气晴好,昼夜温差大,因此西瓜品质和口感都非常好。

说起南汇8424生产技术,潘华军如数家珍,采用瓜稻轮作、施有机肥、人工授粉、一瓜一藤等技术,种出来的瓜品质更好。“南汇8424”对土壤肥力要求很高,必须实行严格的“稻瓜轮作”技术,要求间隔5年以上,6年内不能重复种植。即一块地种一年西瓜后,往后5年必须“养地”,只能种植水稻和绿肥,同时需要施大量有机肥。通过瓜稻轮作,可以确保土壤肥力、西瓜优质。在施有机肥方面,拓园合作社也有“秘诀”,从搭棚整地开始大量施有机肥,有机肥是用菜籽饼、豆粕和羊粪作为基质,经生物菌发酵处理,含有大量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物质。“用有机肥、农家肥肥沃土地,成本虽高,却对土地很好,种出来的西瓜鲜甜松脆,深受顾客欢迎。”
培育瓜中爱马仕

在另一个大棚里,只见翠绿藤叶的掩映下,一个个表皮深绿似墨的西瓜,体形圆润小巧,油亮饱满。
“这就是被称为瓜中爱马仕的黑津西瓜。”潘华军介绍,黑津是上海市农科院西瓜育种团队几年前培育成功的自主知识产权早熟新品种,合作社引进种植后发现,黑津西瓜单个重约3.5斤,小巧玲珑,皮薄黄瓤,有冰糖风味,果肉细嫩松脆,甜度适中,适合小家庭一次吃完,采摘上市后很受市民欢迎。今年合作社种植了200多亩黑晶西瓜,4月中旬后开始采摘上市,目前正是集中上市期,每天销售200余箱。有好多客户品尝后说,买7-8斤的大西瓜,切开了一时吃不掉,而“黑津”西瓜单个重3-4斤,非常适合普通家庭消费,而且果肉细嫩多汁,口感爽脆。
根据科技信息和市民消费需求,合作社近年来致力于打造新的高端、精品西瓜品牌,通过调结构、引新品,逐步扩大“黑晶”“黄晶”“特小凤”等小型西瓜的种植面积。
打造精品西瓜品牌

验瓜、搬运、包装、发货……在龙树村三宣公路上的拓园合作社西瓜配送基地,瓜农们有序紧张忙绿着。潘华军说,这里是远近闻名的“瓜果之乡”,三宣公路上的瓜果交易曾十分兴旺,如今,合作社的西瓜配送基地依然在这里。
47岁的潘华军是闻名当地的“种瓜能手”和“营销大户”。他从19岁开始跟着父母学种瓜,掌握了西甜瓜种植技术。后来,潘华军开始了营销西甜瓜之路,他和几位经纪人联手,收购当地瓜农生产的西甜瓜之后源源不断地销往外省市,营销足迹遍布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河北、福建、江西等地的20多个省市,年销量超1.2万吨。

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农民,潘华军目光敏锐,敢想敢做,更敢在变化中求发展。2008年,他成立了上海拓园果蔬专业合作社,拥有生产基地800亩。2016年,拓园合作社在金园村三三公路南侧打造一个占地400亩的西甜瓜种植基地。在浦东农协会的指导下,“拓园”正式跨入浦东品牌合作联社之列,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与管理,提升了品质打响了品牌。同时,合作社拥有俞忠明、朱斌等4位验瓜师,在保证西瓜的质量品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年来,合作社坚持以生态循环的理念致力于生产天然、绿色、健康的瓜果,在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潘华军坦言,在农业劳动力和农技人员短缺、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订单减少等情况下,凭着良好的质量品牌和信誉口碑,销售形势保持良好,且回头客不断增加。他表示,要坚持精品化、绿色化、品牌化,用工匠精神,踏踏实实提高西瓜品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 (协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