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瓜果行业协会

Shanghai Melons & Fruits Association

他种出了单棵产值万元的葡萄树
来源: | 作者:guaguoxiehui | 发布时间: 2020-11-16 | 3837 次浏览 | 分享到:

随着“十一”临近,今年马陆葡萄的销售也进入了尾声。嘉定新城(马陆镇)管家葡萄园负责人管华明却仍一刻不停歇——除了关心今年的销售情况,他还在思考如何继续提升葡萄种植的机械化水平,提升“管家”葡萄的品质。

今年57岁的管华明,已经与葡萄打了30多年交道,靠着一颗小小的葡萄,他从一个地地道道的“泥腿子”农民,到种出上海市葡萄十大品牌、种出万元葡萄树,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

时间回到34年前。1986年9月,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中, 23岁的管华明响应当时马陆乡政府发展特色农业的号召,毅然放弃拖拉机手岗位,承包了10亩地种起葡萄。“我没什么文化,想去试试种葡萄。”谈及改行的初衷,管华明这样说。

承包这10亩地,对于当时全部家当只有3000元的管华明来说,可不容易。管华明向农村信用社贷款7000元,凑齐10000元,这在当时可是十分大胆的举动。管华明回忆,那时候一个人一年工资大概是500多元,7000元就是一个人10多年的收入。一名农村信用社的负责人曾担忧地问管华明:“这7000元你到时候能还得出?”

时间给出了答案。管华明克服物资紧缺的窘境,第二年,这10亩地产出的葡萄就卖了19000多元,“那时候我就看到了希望,决定在种葡萄这条路上走下去。”此后,管华明的葡萄事业蒸蒸日上,1988年,管华明还清了贷款收回了成本,1989年盈利2.6万余元,成了当年大家羡慕的“万元户”。

1991年以后,管华明陆续到松江、青浦等地种过葡萄,在此期间积累了许多关于葡萄种植的知识和经验。1998年,管华明回到马陆镇北管村。2003年,听闻政府要打造马陆葡萄核心区,管华明便将生产地迁至如今的地方——大裕村半巷路1号。

“2003年我们刚到这儿的时候,葡萄卖6元1斤,2010年卖20元1斤,到现在每斤至少要卖25元。”管华明分析其中的原因,“我们不断更新葡萄品种和大棚设施,种植实现机械化科学化,葡萄的品质也就上去了。消费者现在也有了经济实力,大家从吃饱就行到追求吃得有品质,所以我们的葡萄可以卖出好价钱。”

在上海交大王世平教授、嘉定巨峰葡萄引种人金友祥等农技专家的指导下,管华明不断更新自己的种植技术和营销理念。“2010年到现在这十年,是我种葡萄生涯中最难忘的十年,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许多突破常规的理念。”管华明表示。

近十年来,管华明每年把60%的葡萄销售收入用来改造、新建连栋大棚和配套设施,全面推广“高杆、稀植和平棚架”的园林式栽培模式,根据不同葡萄品种特性,每亩种植棵数从传统的170棵减少到30-40棵,管理人工减少了40%,节肥节水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