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瓜果行业协会

Shanghai Melons & Fruits Association

瓜果之乡如何破解“三老”困境(三)
来源: | 作者:guaguoxiehui | 发布时间: 2020-05-14 | 4400 次浏览 | 分享到:


编者:根据会员单位来电来信反映和协会调研走访时发现,结合第二次会长办公会议会长们提出的一些问题,编者梳理了一个较为突出的现象:近年来,在“中国黄桃之乡”奉贤区青村镇、“大团蜜露”产地浦东新区大团镇等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三老”困境。这一热点话题提出之后,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热议。其实,不光是瓜果生产面临这一问题,沪郊的蔬菜、粮食生产同样存在,上海农业生产面临“三老”困境带有普遍性。2019年12月7日《新民晚报》郊野大地刊登了《“四个菜农三百岁”怎么办?》的报道,上海大力推进蔬菜生产“机器换人”工程,齐心协力解决难题。这对瓜果行业也许不无启示——

 

上海推进绿叶菜全程机械化生产

“四个菜农三百岁”怎么办?

 

“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上海市民对绿叶菜的喜爱程度可见一斑。然而,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蔬菜生产中“四个老人三百岁”的情况非常普遍,“用工难”“用工贵”问题日益突出,甚至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谁来种菜?靠谁种菜?怎么种菜?针对这些问题,近日,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在上海清美蔬菜种植基地召开蔬菜生产“机器换人”工作推进现场会。

利用前端刀片和传送带,收获的绿叶菜可自动投入后部的篮筐内。现场,收割机一分钟推进10米,一垄鸡毛菜6分钟内即收割完毕。在传统蔬菜采收模式下,1亩地通常需要5到6人采收一整天,有了机器作业,同样的采收量一小时即可完成。

近年来,上海大力推进蔬菜生产“机器换人”工程。从整地、作畦、播种、移栽种植、水肥管理,到使用绿叶菜收获机采收,再运送到预冷库、包装车间……绿叶菜将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预计可以实现一天单机采收10亩,300亩规模的园艺场只需要8个人,单人劳动生产率是传统产业模式的25倍。

此次种植的鸡毛菜,是市农科院专门为配合机械化生产而研发的品种“新夏青6号”。该品种具有中胚轴长、耐热、抗病、耐湿等优良性状,播种后30天左右即可收割,平均产量可达680kg左右。

品种之外,机器也有讲究。参与现场演示的其中一台4GCDZ-100型绿叶菜收割机,是由上海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历时5年自主研发,采用纯电动动力,造价约为进口收割机的三分之一。

市农业农村委主任张国坤表示,蔬菜生产直接关系到上海城乡居民的菜篮子,直接影响到满足上海数千万消费者食物多样性的需求。推进蔬菜生产机械化是个系统性工程,要优化完善农机农艺协作合作机制,加强农田建设、菜田设施、农机装备、综合管理、产销对接等部门单位的联系沟通,齐心协力解决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