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瓜果行业协会

Shanghai Melons & Fruits Association

探访上海末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草莓采摘园”
来源: | 作者:guaguoxiehui | 发布时间: 2025-01-08 | 571 次浏览 | 分享到:



走进奉贤区金汇镇乐善村的上海末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草莓基地,一个硕大的连体大棚很是壮观末农采摘园”几个大字和草莓、无花果、玉米、西瓜的彩绘格外醒目。大棚内,一棵棵草莓长势喜人,一棵棵红艳艳的草莓掩映在绿叶白花间,果香扑鼻。

 

返乡,下决心做一名新农人



“我们这里以前是草莓之乡,父母以前也种过草莓,所以我选择了草莓。”正在草莓园里忙碌的合作社负责人“88”新农人孙鹏说。

孙鹏是土生土长的乐善村人,大学毕业后曾经是一个公司白领。2014年,因为看好农业的发展趋势,他决定回家种地,要在希望的田野上干一番事业。起初父母都不同意,但孙鹏的执着和决心打动了父母。父亲对孙鹏说,既然你下定了决心,就要准备“换骨头”(是吃苦的意思)。从此,整土地、搭大棚、铺薄膜、做垄……一切从零开始。他将自己的合作社起名为“末农”,是因为他是最后一批农业户口,从他之后,农民已经从身份变成了一种职业。



孙鹏去了解现在的草莓市场和种植情况,还去农科院、农委、农技中心了解草莓的最新种植技术。在经过充分调研后,他在当地租了15亩地,将一片荒地慢慢变成一个草莓采摘园。


   探索,吸引市民前来采摘



“这是一个连体大棚,面积有4,草莓品种有红颜、章姬、甜查理、妙香、先点、白色恋人等,颜色有红的、白的、粉的......”孙鹏指着一行行草莓介绍。细看,一行行草莓前,有一个个小标牌,上面写着草莓品种的名称。地上都覆盖着黑膜,每两行草莓植株之间的行距较宽,而且都铺上了一层柔软的稻草。“这一切都是为即将到来的采摘季而准备的。”

对于种植户来说,关键是要让农产品卖上好价。为了销售草莓,孙鹏曾在半夜将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草莓运到批发市场,那里到处都是草莓,但也卖不上好价,自己没有主动权,批发商说什么价就什么价。随着劳动力和农资成本的不断上涨,盈利也越来越少



孙鹏慢慢悟出了一个道理,“与其辛辛苦苦把草莓出去销售,还不如请市民到田头采摘。如何吸引市民到田头采摘?孙鹏为草莓注入了文化和科普内容,还将附近的2幢农民楼房租了下来,经过装修,里面有农家土灶、八仙桌等供游客吃饭休息的设施。在吸引客流方面,不仅依靠自身口碑相传,还与馋猫采摘、葫芦采摘等专业机构合作,大大增加了采摘客流量。

随着末农采摘园”的知名度的提高,前来采摘的市民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一天有二三十个家庭。合作社的草莓、无花果以采摘游的销售60%以上,礼盒包装占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