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有“冰糖心”,山东有红富士,如何在众多苹果中脱颖而出,山西临猗县把苹果培育植入文化元素,年均增收1600万元——
“艺术苹果”有滋味更有颜值
“我们的苹果个头大、颜色艳、水分足、口感好。”在展位前滔滔不绝的正是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王万保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万保。
1981年,24岁的王万保从剧团回到村里,当上了村委会主任。为了更好地带动村民致富,经过系统考察,王万保把目光聚焦到了村里的老果园。2009年4月,王万保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多年的摸爬滚打,造就了累累硕果,也成就了“苹果大王”的美誉。
“每位成员都能享受合作社提供的产前、产中、产后的便利服务。”王万保说,产前指导果农选用抗病、高产、耐储运、商品性好、成熟期适中的优良品种;产中指导果农严格按照无公害果品技术操作规程;产后帮助果农总结经验,细算成本,拓宽销售渠道。
“合作社与中国苹果工程技术开发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基地、郑州果树研究所、山西农大等科研院校都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长期聘请各类技术专家和乡土专家进行指导,成员的种植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王万保自豪满满。
新疆有“冰糖心”,山东有红富士,如何在众多苹果中脱颖而出,这着实让王万保动了一番脑筋。植入文化元素,让苹果讲故事!王万保在提高果品卖相和观赏性,增加附加值上动脑筋,要求大家改变经营观念,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名”的生产原则,合作社成员一起探索“艺术苹果”的工艺技术,成功培育出“四大名著”“河东名胜”等8大系列120多个品种的“艺术苹果”。
采用特殊工艺,在特定生产时节,在果面上创新显示四大名著人物、八仙过海、运城名人名景、生日艺术图形。小小苹果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起到讲好中国故事和宣传运城景点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联合社现有1000亩艺术苹果示范园,亩收入2.6万元以上。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