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瓜果行业协会
Shanghai Melons & Fruits Association
今年是樊江锋从母亲手中接班葡萄园的第15年,从对农业一知半解的“门外汉”到以新思维、新科技搭建起马陆葡萄网、马陆葡萄旗舰店小程序的“葡二代”,他带领种植户们搭上电商快车,让马陆葡萄走出上海,飞向全国。
1981年,当时的嘉定马陆地区种下了第一株“巨峰”葡萄,开启了马陆葡萄的产业和品牌之路。历经40多年,从“种3亩葡萄,两年就成万元户”到为葡萄种植户带来超亿元的年收入,葡萄已成为当地农户的一份甜蜜产业。如今,不少老一代葡萄园主“退位”,“葡二代”以新思维、新科技登上舞台,为马陆葡萄产业做大做强贡献新力量。
今年是樊江锋从母亲手中接班葡萄园的第15年,樊江锋出生于“葡萄小镇”马陆镇,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曾在公司工作多年。从对农业一知半解的“门外汉”出发,樊江锋在与葡萄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结合自身专业,搭建起马陆葡萄网、马陆葡萄旗舰店小程序,把马陆葡萄挂上“网”,带领马陆葡萄种植户们搭上电商快车,让马陆葡萄走出上海,飞向全国。
葡萄界的跨行新人
樊江锋的母亲金惠娟是马陆镇最早一批葡萄种植户,而他本人在2010年以前一直在企业工作,走进葡萄园,一开始只是“想着帮家里忙”。
“我母亲很会种葡萄。”谈起母亲,樊江锋满是自豪,2003年,母亲金惠娟在马陆镇相关领导的提议下,开始在大裕村种葡萄,经过几年的技术学习和反复尝试,金惠娟的葡萄越种越好,品质大大提升,自2008年起连续三年获得马陆镇葡萄评比金奖,“她带动起周边农户一起种葡萄,收了几个徒弟,还被评为‘上海市双学双比女能手’。”樊江锋介绍。
随着家里葡萄名声传开,葡萄生意也越做越好,“当时,母亲就和我商量决定成立上海惠娟葡萄专业合作社。”樊江锋回忆道,“老一辈是种植能手,但对管理的概念不大熟悉。”考虑到父母年纪渐长,没有更多精力去管理合作社,有着多年企业管理经验的樊江锋,决定回家与父母一起做好葡萄事业。
然而,当他真正回到葡萄园后,原本信心满满的他傻眼了。“合作社的模式和企业非常不一样。”樊江锋说,那是他第一次接触合作社,葡萄种植工作周期、合作社成员60岁以上的高龄等方方面面,让他发现以企业的那套经验去管理合作社是行不通的。不懂就学,樊江锋一头扎进了葡萄园,从葡萄的栽培到成熟收获,他不断地汲取知识和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专业为自家葡萄园升级。
樊江锋完成的首件要事就是注册了“惠娟”牌葡萄商标,做自己的葡萄品牌。他明确好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定位,为消费者提供来自大自然的美味。他追求标准化绿色生产,进行葡萄“优生优育”,并引进微耕机等小型机械,提高工作效率。目前,惠娟葡萄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合作社获得“上海市安全优质信得过果园”称号。
将葡萄“挂”上网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市民的消费习惯也在改变。为了扩大销路和提高“惠娟”葡萄的知名度,樊江锋试着在网上为自家葡萄“打广告”。“那时候美团、大众点评和微信等平台还没兴起,我就先在百度上推广‘惠娟’葡萄。”樊江锋说。
2010年,樊江锋注册了惠娟葡萄合作社的网站,开始了线上销售模式的初步尝试,次年的销售就达到一个小高峰。2012年,在马陆镇政府的支持下,樊江锋趁热打铁,与“京东商城”签约,成为第一家在电商平台上卖马陆葡萄的合作社。
“入驻京东以后,我慢慢发现一些游客来马陆买葡萄时,会指定要买‘惠娟葡萄’。”樊江锋说,“惠娟”品牌在网上打响了,逐步建立起客户群,增强了他走电商销售模式的信心。实践的好反响也受到了马陆镇政府的关注,2013年,由樊江锋牵头建设马陆葡萄线上销售平台“马陆葡萄网”,18家合作社入驻平台,架起了农户与市民之间的桥梁。2014年,成立上海马陆葡萄销售有限公司,带领农户一起卖葡萄。
在马陆葡萄网上,入驻的每家合作社都有专属的产品页面,客户可以点击心仪的合作社线上下单。为走好网上销售第一步,樊江锋帮助合作社拍商品照片,手把手教会农户如何使用网站,并将自己在电商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分享出去,例如有订单如何发货、如何与客户沟通、如何处理客户反馈等,激发大家维护品牌的意识。
“网站的服务好,客户评价好,买葡萄的人就多了。”樊江锋说,在参与网站销售的合作社的共同努力下,马陆葡萄网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认可。2015年,樊江锋抓住网络营销的新趋势,在公众号、大众点评等平台持续举办火热的促销宣传活动,吸引了一批消费者涌向网站,网上销量突飞猛增并突破100万,为葡萄网上销售注入强心剂。如今,马陆葡萄网有20多家入驻合作社,并推出马陆葡萄旗舰店小程序,成为马陆葡萄宣传和销售的公共平台,助力擦亮马陆葡萄农业品牌,让更多人能尝到马陆葡萄。
马陆葡萄走向全国
每到葡萄季,在马陆葡萄交易市场的清晨就开始忙碌起来,当地果农陆续送来新鲜采摘的葡萄,员工有序地打包、冷冻、装车。最早的一批葡萄从田头出发,中午就能抵达上海市民的餐桌。“现在,葡萄配送可以做到网上下单后,上海地区当天送达,全国有航空专机配送,一二线城市次日达。”樊江锋说,市民在家中就能吃上“原汁原味”的马陆葡萄,方便的线上平台和高效率的物流缺一不可。
自2012年起,樊江锋开始试验葡萄全国配送,为了让马陆葡萄又快又好地走出去,他在打通物流渠道和升级包装方式上双管齐下。最初,没有专门的生鲜配送服务,他就自己联系第三方物流公司,先后与宅急便、中国邮政、顺丰速运、京东快递等公司合作。
很快,用作测试的发往外地的葡萄,客户传来了反馈。他用“一塌糊涂”四个字来形容。“葡萄在运送过程中,因为颠簸或者是被别的快件压到,就会掉粒或是变成一摊果酱。”樊江锋说,他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发件被拒接,因为快递员担心葡萄压坏了流水弄湿其他客户的快递。之后,葡萄的保护壳迭代了多个版本,抽真空袋、放冰袋、加泡沫垫等方法被依次实验,现在,在专用纸盒内,葡萄被充气包紧紧包裹,能够完好无损送到全国各地的客户手中。
在一次次磕磕绊绊的实践中,樊江锋的葡萄配送越做越顺。2015年,樊江锋和顺丰生鲜部联系沟通,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开辟出一条马陆葡萄专属的“葡萄专线”。这些葡萄不需要像普通快件参加中转,而是冷链直接配送,提高了葡萄配送效率。在物流线路等各方面优化后,可以做到六小时送达上海市内,隔天可到全国各地。
如今,在葡萄季不仅是马陆当地农户会来马陆葡萄交易中心寄件,不少嘉定区、江苏太仓等地方的农户也会选择来此。“有了快递专线,农户接到的一两箱的散单也不愁没法发货,可以和其他订单合并,一起配送出去。”樊江锋说。
葡萄上市期间,樊江锋既是上海惠娟葡萄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要负责自家的葡萄收获和销售,也是马陆葡萄网和马陆葡萄销售公司的负责人,在马陆葡萄交易中心安排好物流、葡萄装箱员工等准备工作。“实在忙得来不及的时候,只能把家里的事情放一放,先完成大家的事情。”樊江锋说。2020年,他还与其他5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二代”组成了嘉定区公益性地产农产品统一销售平台“我嘉生鲜”的运营团队,主要负责平台的搭建、运营工作,保障小程序平稳有序地运行,助力地产果蔬直达“餐桌”。
在葡萄园年复一年的春夏秋冬里,打理果园对于他不再是帮家里的忙,同样是属于他的甜蜜事业,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农业做得更好”。2023年,他被选为上海市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对象,与专家导师结对,学习农业现代化、都市农业等方面新知识,全面提升种植、经营等能力。“希望可以一起把马陆葡萄这块‘蛋糕’做大。”樊江锋笑着说。
来源:东方城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