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瓜果行业协会

Shanghai Melons & Fruits Association

青浦:“兴农人”带来“莓”好时光
来源: | 作者:guaguoxiehui | 发布时间: 2023-01-28 | 1541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2年12月初,第六届上海市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落下帷幕,来自青浦区的彭燕萍,带着她的“一个码农的‘莓’好时光”项目,从一众优秀创业创新项目中脱颖而出,不仅在上海赛区独占鳌头,还在全国半决赛中成功晋级,成为唯一一个代表上海赛区参加全国总决赛的创业创新项目。



  彭燕萍是上海贝果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这是青浦一家以草莓种植销售为主的合作社,拥有104亩种植面积,其中包括70亩设施大棚。

  彭燕萍曾经是一名法律从业者,回到青浦家乡后,她将目光聚焦到全新的草莓水培模式上,本着“让孩子吃到放心草莓”的初心,从2015年开始投入研发试种。之后,她经历过失败亏损,也曾向专家取经、调整设备,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合作社的水培栽种模式。到2018年,合作社实现了量产盈利,水培草莓水分足、产量高,一经上市就好评不绝。



  一路走来,彭燕萍直言农业“很好玩、有意思”。有别于传统农民,彭燕萍谈吐流利、逻辑严谨,完全是一位清新亮丽的白领丽人。有着十余年法律从业经验的她告诉记者,虽然自己是法律专业出身,但经过多年实践,她发现从事农业就是一个不停探索的过程,只要沉下心、肯钻研,坚持下去就能有收获有所得。

  新春佳节,基地里一片忙碌。基地辟出一块休闲区域,其中包括一个大棚和一片露天休闲区域。大棚内种植了黄瓜等基质栽培蔬菜,设有海洋球、滑梯等游乐设施,以及铺有人工草皮、摆放着木质桌椅的休憩区。孩子们肆意奔跑、玩耍,认识新奇的栽培蔬菜,冬日暖阳透过大棚,将和煦的暖意保留在室内,隔绝了寒气,温暖了人心。



  室外则是另一片风景。用集装箱改造的咖啡吧为到访的游客提供香气四溢的咖啡茶点,白色栅栏里一个个露天帐篷和时下流行的天幕营造出“露营”“围炉煮茶”等关键词,将氛围感拉满。“春节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我们这样开放式的场地也特别受市民的欢迎,”彭燕萍告诉记者,“今年员工大都不放假,在基地里度过新春佳节,从大年初二开始就迎接新春客流。”

  在谈到今年的工作展望时,彭燕萍表示,今年会尝试用基质进行土培草莓的改良栽培。目前,基地的草莓种植主要分为土培和水培两类,为什么选择将土培栽培改造成基质种植呢?这基于合作社本身需求和具体情况,水培草莓改造的成本较高,循环池等设备都要提前埋在地下,这就需要把大棚全部拆除后进行地下工程的重建,并将整套设备进行更换,动作比较大、成本也会很高,而基质栽培的成本相对可控,只需要在大棚内架设支架和基质等材料,相对方便操作。



  2023年是一切向好的一年。“2022是我们基地亲子研学刚刚起步的一年,”展望未来,彭燕萍有自己的规划,“在种植管理稳定的基础上,2023年我们会把重心放在亲子研学等第三产业的拓展方面,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探索与尝试,基于目前销售方面公域转私域的转化率还较低,我们将寻求新的方式把私域做大做强。”

  这些年,青浦一直聚焦于农林牧副渔的“一头一尾”,将“一粒米、一棵菜、一枚果、一条鱼” 打造成为青浦区传统优势产业和绿色发展优先打造的农业主导产业,青浦也涌现了不少在农业行业深耕的有志青年,他们想做事、能做事,被称为新一代的“兴农人”。



  不难发现,农业产业链的完善与发展,不仅需要个人的付出与努力,更与行业前景、政府引导息息相关。“去年的丰收节和创新大赛上,我遇见了很多志同道合的青浦区农业领域的小伙伴们,经过沟通,我们在合作意向上一拍即合的同时,也在寻求合作的空间和方式。”彭燕萍希望,政府能加大力度提升政策影响力,将区内零散的农业种植、旅游资源整合、串联起来,为这些以田野为起跑线、躬身于“三农”的“兴农人”背书,实现农业产业链的流量共享、取长补短、抱团取暖,从而发挥更大的产业集聚效应。


 来源:东方城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