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农历五月初八)是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老九”,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交节时间每年公历6月5-7日,太阳到达黄经75度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意味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芒”字,指的是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种”字,则是指谷黍类作物的播种。简单地说,芒种就是收割麦子、播种稻子的时节

2022年6月(农历五月,壬寅年【虎】)处于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
6月5日(农历五月初八)是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老九”,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交节时间每年公历6月5-7日,太阳到达黄经75度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意味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芒”字,指的是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种”字,则是指谷黍类作物的播种。简单地说,芒种就是收割麦子、播种稻子的时节。

芒种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䴗始鸣;三候反舌无声。”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农历书说:“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意思是讲,芒种节气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过此即失效。民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收获夏粮,播种秋实。芒种,是在汗水中展笑颜、在丰收中继续繁忙的时节。农事上的“双抢”就在此时——既是夏熟麦子的收获之时,又是插秧种稻的播种之刻。

6月21日(农历五月廿三)是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个节气。此时,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间一般在公历6月21-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雄性的蝉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夏至后进入伏天,气温高,光照足,雨水多,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处于梅雨期。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害虫迅速滋长蔓延,需加强田间管理。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表明此时要抓紧除草,同时也是瓜果蔬菜等多种作物追肥的重要时期。
6月瓜果农事要点:

6月,瓜果进入果实膨大期和新梢旺长期,管理要点:夏季修剪、清理沟系、防治病虫等。此时降水较多,要加强疏通沟渠、确保排水的工作,同时,病虫害防治也很关键,防治工作一定要做好。
梨树:特征:果实膨大期、新梢第二次旺长期、病虫害高发期。管理要点:1、夏剪。疏剪陡长枝。2、清理沟系。防止梅雨期土壤过湿,梨树受灾。3、施肥。膨果肥,果实成熟前30天左右施入,肥量占全年施肥总量的百分之十五,因树而施,弱树多肥,旺树少施,建以高钾型的复合肥。4、病虫害防控,这时期主要病虫害有轮纹病、碳阻病、梨小食心虫、红蜘蛛等。

桃树:特征:硬核期、新梢第二次旺长期、病虫害高发期。管理要点:1、夏剪。根据树龄、生长势的不同进行合理修剪,重点解决通风透光、缓和树势,促进果实生长发育和花芽分化。2、施肥。果实膨大肥,果实成熟二十到三十天施入,施用量按照挂果量、生长势而定,一般成年树每株施500-750克复合肥,100克左右的硫酸钾肥。3、病虫害防控。重点防治梨小食心虫、桃潜叶蛾、细菌性穿孔病、炭疽病等。
葡萄:特征:幼果膨大期。管理要点:1、树体管理。继续做好果穗整理,疏粒,副稍处理等工作,进行果实套袋,套袋时间要尽可能早,套袋前集中喷施一次广谱性杀菌剂。2、土肥水管理。中耕除草深度5-10米,套袋后,隔15天喷施0.3%尿素,此时期为葡萄需水临界期,适宜的土壤湿度为75%-85%,因此,应定期进行灌水,促进果实快速膨大生长。3、病虫害防控。套袋后应经常拆袋抽检,看是否有病虫害侵染,病害主要以预防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白粉病为主;虫害主要注意观察田间是否发生蚜虫,葡萄天峨等;生理性病害如日灼病,应注意副稍处理,架面应均匀,通风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