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瓜果行业协会

Shanghai Melons & Fruits Association

一棵桃树结出20多个科技奖 ——“中国蜜桃之都”蒙阴县推动蜜桃产业升级
来源: | 作者:guaguoxiehui | 发布时间: 2022-06-09 | 2130 次浏览 | 分享到:


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的蒙阴县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蜜桃之都”。这里的蜜桃色泽艳丽、果肉细腻、汁甜如蜜,畅销国内大江南北。蒙阴蜜桃种得好,除了天时、地利之外,产业链与创新链“双链合一”功不可没。



一颗蜜桃可以有多少技术含量?在蒙阴,他们将科技力量引入蜜桃种植的各个环节,在中国农科院、上海农科院等众多科研单位助力下,蒙阴的一棵桃树上“结出了20多个省市科技奖”。



蒙阴人对新品种情有独钟。他们每年推广2至4个新品种,早、中、晚熟蜜桃品种累计达200余个,这也意味着从早春到初冬,蒙阴蜜桃可以持续满足国内外市场一年四季的需求。

在蒙阴县委书记王丽云看来,产业链是一个优质蜜桃生产制造过程的集合,创新链是推动蜜桃产业升级的根本力量,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如同身体和大脑,相互依存、共同升级。



沿着蜜桃的产业链深挖,他们将蜜桃产业做成了各种高附加值的产品,当地有一句广泛流传的顺口溜:“饮一杯桃花醉,尝一块桃花糕,喝一碗桃胶羹,品一口桃花茶。”

在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的道路上,蜜桃产业链成为该县的代表作,却不是唯一。



长毛兔在蒙阴已经有60年的养殖史。这里的长毛兔存栏量在全国县域中居于龙头地位,由此成为“中国长毛兔之乡”。但当地人不满足于仅仅养兔子,赚个零花钱,他们偏爱产业链,用十几年时间构建起“兔—沼—果”产业链条。



蒙阴多林多草。依托该优势,他们把蜜桃种植、长毛兔养殖和沼气建设结合起来,利用树落叶加工成饲料喂养长毛兔,兔粪进入沼气池发酵,生产的沼气用来做饭、照明,沼渣沼液用来为桃树施肥,构建形成“兔—沼—果”产业模式,既提升了果、兔产业附加值,又为果树提供了有机肥料,提高了品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蒙阴拥有149万亩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达62.2%,将绿色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他们又构建起“果—菌—肥”产业链条。这些林地每年产生的12万吨果树枝变废为宝,以果木果枝为基料,粉碎制成菌棒菌袋,进行菌种培养后出菇,再利用“废菌包或细小果木枝条+畜禽粪便+微生物菌剂”的轻简化堆肥技术,制成生物有机肥进行还田,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



源源不断的菌棒菌袋,使得蒙阴建成了香菇养殖基地1500亩,年产菌棒1000万棒,产品出口日韩、欧盟等地区,成为“全国优秀香菇出口基地县”。

他们依托林果业和畜牧业等产业,构建“农—工—贸”产业链条。发力农品精深加工,以“中国罐头工业十强企业”的山东欢乐家食品有限公司为依托,开发形成果汁、果酒等36个系列210种产品,果品深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出口美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蒙阴蜜桃、板栗等为主打产品,探索构建“联配联送”模式,发展电商微商5100多家,电商网络零售额6亿多元,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示范县”和“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来源:东方城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