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8日,上海市瓜果行业协会2021年第4次会长办公会议在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议室举行。协会会长、副会长、秘书处成员1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会长刘海明主持。秘书长朱龙舟介绍了今年协会的工作执行情况,对下阶段的主要工作作了部署。今年以来,协会落实开展了“上海都市特色葡萄采摘园”、“上海葡萄达人”评选颁奖活动、后疫情时期行业协会该做点啥研讨会、跟踪“网络主播专委会”启动后的运行情况、金山区品牌瓜果产销联合体挂牌等工作。同时提出,近年来上海本地的草莓产销发展势头良好,生产面积有2.7万亩次,种植草莓的合作社、农业企业增多,品牌知名度提高,填补了冬天水果的空缺,根据草莓产销发展良好的情况,瓜果行业协会是否可以增设一个代表草莓产业的会长单位,有利于草莓产业的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下阶段,协会除了按照年初制定的计划做好各项工作之外,还要积极做好协会的换届选举工作,自2018年第四届换届选举以来,协会即将迎来第五届换届选举工作,协会将积极筹备、认真落实做好这一项重要工作。

征集瓜果行业疑点难点问题环节,大家踊跃发言,讨论热烈。副会长单涛介绍了马陆葡萄的产销情况和存在的疑点难点问题。马陆葡萄经过四十年的发展,目前是嘉定的农产品名片,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双地理标志农产品,这离不开无数马陆人的辛苦劳动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但仍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招工难、用工贵的问题;上海近郊的农业发展势必是走精品路线,盲目追求高产已经被市场淘汰,而精品葡萄的生产则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时间,用工成本逐年攀升;农业从业者的平均年龄逐年增加,而年轻人从事农业有少之又少,加上来沪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吃住成本等,造成目前葡萄产业招工难、用工贵的问题日渐突出。二是流转土地的租期短,不利于企业、合作社长远发展;各葡萄企业、合作社的土地多是当地自然村的流转土地,租金短则2-3年,长的也只有10年左右,而葡萄园从建园规划、定制到投产至少需要3年,加上品牌的培植、客群管理的建立则需要更久的时间,因此需要更好周期的租期,才能稳住企业和合作社,促进葡萄产业的长期发展。三是从业农民工的居住证办理、子弟教育问题;一线的农民工即使葡萄技术工人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不高、学历底的问题,这就造成了他们在居住证申请上的难度,从而影响子女上学和义务教育,这也是职工队伍无法稳定的基本原因。单涛希望有关部门能引起重视,解决葡萄产业的切实问题,才能促进该产业的更快更好发展。

副会长钱培华介绍了松江仓桥水晶梨的生产情况和存在的疑点难点问题。仓桥水晶梨是松江区农产品的名片之一。把创品牌作为农业发展战略,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以科技打造品牌,以品牌致富果农之路,为有效管理分别成立了上海仓桥水晶梨专业合作社服务果农,成立上海市梨研究所作为技术依托,成立上海市松江水晶梨协会对松江地区仓桥水晶梨从业者规范行业管理,这些举措促进了仓桥水晶梨的良性发展。但目前梨农面临一些疑点难点问题,一是现水果产业已进入市场化时代,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国八条颁布后销售更加困难。所以需要政府搭台,果农唱戏,设展销会等帮助果农解决销售困难。二是果树种植户松江地区第一轮承包期为15年,一般情况下到2015年-2017年到期,续租土地存在租金猛涨,而且一年一签。希望政府出台一个公平合理租金、租期能否再续15年。三是果农劳动力老龄化日益严重,城市化进度加快,劳动力加速流向城镇和非农领域,农资成本逐年增加。
副会长范红伟指出,根据上海本地草莓生产发展的情况,增设一个代表草莓产业的会长单位的建议是可行的。对于换届选举工作,要认真落实、早做准备、确保成功。近年来,本市瓜果产业在持续稳步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疑点难点问题,比如水果生产成本的持续增加、水果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抗灾能力较为薄弱、瓜果生产一线的“三老”现象等,希望大家创新思路,群策群力,共同努力,为推动本市瓜果产业的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多做贡献。 (协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