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川农业大学王永清教授带领的枇杷科研团队采用远缘杂交育种方法辅以生物技术,成功培育出枇杷新品种“春花枇杷”。
“春花枇杷”的选育前后花了20多年时间。该品种取名“春花”是因为它在春天开花,与油菜花、桃花争艳。听上去很简单,但对于枇杷种植业来说,却是历史性的一刻,之前的枇杷都是秋冬开花、春夏成熟。枇杷秋天开花,冬春幼果冻害减产正是亟待解决的重大瓶颈。
“春花枇杷”的研发成果使枇杷经济栽培区域水平向北推进1千余公里,或改变全国枇杷栽培版图。
据了解,“春花枇杷”有三大特点,其一突破现有枇杷品种越冬开花。“春花枇杷”开花习性与现有品种完全不同,实现了春天开花,花期与油菜相同。果实6月中下旬成熟,较同一种植区“大五星”枇杷晚熟45天左右。
同时该品种果实性状优良。“春花枇杷”单果重(疏果后)约45克,可食率70%以上、可溶性固形物13%-16%、总酸0.1%-0.3%、高糖低酸、汁多味浓甜、风味浓郁,固酸比高于“大五星”枇杷2.2倍以上。“春花枇杷”树势强健,高抗叶斑病。而最令人期待的是,该品种推广前景广阔。枇杷原产四川,四川枇杷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半壁江山。“春花枇杷”可使枇杷经济栽培区域垂直扩展500余米、水平向北推进1000余公里,具备改变全国枇杷栽培版图、颠覆现有产业布局、成为向北大幅推进的农业新兴产业和乡村振兴致富新产业的潜力。而原因正是因为其春天开花,幼果生长避开了冬季。
该枇杷科研团队的主要负责人为王永清教授以及邓群仙教授介绍,“春花枇杷”的母本是普通枇杷,父本是野生种南亚枇杷。南亚枇杷的特点就是果实小,但在春天开花。目前其团队正在以现有的“春花枇杷”为骨干亲本,进行杂交育种,目标是选育大果、白肉、品质优的春花枇杷新品种,“现在的春花枇杷果实为红肉,偶有石细胞,我们希望选育出果实更大、肉质细腻的白肉春花枇杷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