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喜闻全国所有贫困县摘帽,金山区哲优果蔬合作社的王剑峰、谢雪欢夫妇激动万分,因为其中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连日来,上海市金山区“远嫁”到云南镇沅的哲优番茄陆续成熟,第一期采摘的3000千克番茄投放市场,受到热捧。
近日,喜闻全国所有贫困县摘帽,金山区哲优果蔬合作社的王剑峰、谢雪欢夫妇激动万分,因为其中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连日来,上海市金山区“远嫁”到云南镇沅的哲优番茄陆续成熟,第一期采摘的3000千克番茄投放市场,受到热捧。
“番茄王”落户云南山区
走进绿色番茄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一株株藤蔓上挂满了红绿相间的哲优番茄,个个圆润,色泽诱人。工作人员正在忙着采摘、分拣、包装。据预测,4亩示范田可采摘优质番茄10吨以上,亩产值超3万元。
上海哲优果蔬专业合作引进的“浦粉一号”“浦粉500”番茄,已连续3年获得上海市地产番茄品鉴会金奖称号。今年7月,在金山区援滇干部的牵线搭桥下,哲优番茄“跨越”千里,“落户”到镇沅。当时计划一提出,就得到了金山区漕泾镇政府和上海哲优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雪欢的支持,由合作社支持10万元资金,并提供优良品种,漕泾镇农技站指派技术员配合援滇干部负责全程技术指导。
探索帮扶新机制
上海与云南相隔遥远,大山南北气候条件差异很大,能否让娇嫩的番茄苗在边远的异乡客地生根开花结果?“产业输出,关键在技术帮扶。”金山区援滇干部,云南镇沅县委常委、副县长张迪自加压力,大胆探索,引导产业输出方敢担风险,实行种籽、资金、技术三提供和利益挂勾的“三供一挂”帮扶责任制,用“效益+利益”的杠杆将双方捆绑在一起。
正当有人担心时,上海哲优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雪欢却满怀自信:“要帮扶就要真心诚意,才能帮出效益来。”她对自己合作社与云南镇沅合作社扶贫合作项目协议书确定的双方责权利表示赞同。谢雪欢说:“今年是首次种植,风险也不小,如有盈利,多留些明年的发展资金。”
夫唱妇随忙帮扶
谢雪欢的自信除了来源于多年的瓜果种植实践,还有她的丈夫、漕泾镇农技员王剑峰的支持。王剑峰从市农技学校毕业后回乡创办合作社,专攻番茄和西瓜种植,这次指定王剑峰为番茄援滇项目技术指导,大大提高了谢雪欢的信心,“并不是为了利益分配,而是担心参加该项目的农民能否脱贫。”现在有了王剑峰这位最佳搭档,谢雪欢就放心了许多。
从番茄籽落泥开始,王剑峰总是在关键时刻出现在镇沅番茄基地的田头,一会儿呆着不说话,一会儿云开雾淡展笑容,还说:“这里光照充足,自然条件美,人也美,种植的番茄卖相好,在上海怎么也不可能种出品相这么好口感又特佳的秋季番茄!”

现代农业大有作为
小产品连接大市场。“我们不仅示范种植成功了,从技术上还突破了在上海只能种一季春番茄的季节限制。实践证明,在云南春秋两季都能种植哲优番茄,发展现代农业大有可为。”张迪和当地的扶贫干部一样,大家都信心满满,一边接待前来参观的人群,一边研讨着下一步的规划。
镇沅坤义林业林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启贤专程来到项目示范基地考察了解。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将位于者东镇的600亩流转土地腾出,转型发展大番茄等优质果蔬产业。目前,正在推进企业注册落地、种植基地选址等前期准备工作。
赵菊是一名农场职工,抽空参加项目基地务工,不仅每月增加了700—800元的收入,而且学到了科学种植技术。在她的带领下,农场提前退岗职工纷纷加入,试种起了来自上海的大番茄。 (来源:上海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