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农历十月、十一月,庚子年【鼠年】)处于大雪和冬至两个节气。
12月7日(农历十月廿三)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天气更冷了。
大雪三候为: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呜叫了;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大雪时节,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我国辽阔的大地已披上冬日盛装,东北、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达-10℃以下,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气温也稳定在0℃以下,冬小麦已停止生长。但此期间,农事活动仍然不能放松。江淮及以南地区小麦、油菜仍在缓慢生长,要注意施好肥,为安全越冬和来春生长打好基础。华南、西南小麦进入分蘖期,应结合中耕施好分蘖肥,注意冬作物的清沟排水。
12月21日(农历十一月初七)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二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270°。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古人对此早有认识,正因为“冬至阳生春又来”,所以很早以前冬至就已成为一个古老而重要的节日。
冬至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前,虽然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少,但这时地面在夏半时积蓄的热量还可提供一定的补充,因此这时气温还不是最低。冬至后白昼时间日渐增长,但是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仍比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少,所以气温仍继续下降。我国除少数海岛和海滨局部地区外,1月是最冷的月份,故民间有“冬至不过不冷”之说。
这个时候,果树进入了生长休眠期,桃树、梨树、葡萄等果树整枝时主要剪除树冠内的病虫枝、交叉枝、下垂枝和徒长枝。清除枯枝、病虫枝、落叶。再用石灰水涂涮树干,地面覆盖一层薄稻草或杂草。深翻冻土,在冬至前后土壤似冻非冻时,对果园进行全面翻耕,既有利于改良土壤理化性状,防止土壤板结,又可冻死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蛹及草根、草籽等。
12月份的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这个时候种植的草莓要做好温湿度、
植株、肥水、防冻等方面的管理。
12月下旬,一年一度的西甜瓜种植开始了。瓜苗移栽按技术规程规范操作,要求叶龄达二叶一心~三叶一心,棚内10cm深地温达12℃以上,确保栽后根系生长在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以上。